大婚与惊雷
章武六年的盛夏,彭城张灯结彩,旌旗飘扬,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婚礼正在举行。
这并非简单的男女结合,而是两个卓越智慧与庞大权力的联结,是稳定动荡王朝的核心举措。
蔡琰,这位以女子之身执掌北方的雄主,与总揽政务、算无遗策的诸葛亮,在文武百官和万民瞩目下,完成了庄严而盛大的婚礼仪式。
婚礼的规格远超常规,意在向天下宣告新政权的稳固与核心的团结。
流程遵循古礼,却又融入新朝气象。
蔡琰身着玄纁色祎衣,头戴九龙四凤冠,仪态万方,沉稳庄重;
诸葛亮则是王公冕服,从容揖让,风姿卓绝。
当两人在赞礼官的高唱中完成最后的交拜之礼时,满朝文武,无论内心作何想法,皆躬身下拜,山呼千岁。
这声音传出宫墙,在彭城上空回荡,象征着一种新的权力结构正式确立。
是夜,麟德殿内举行盛大婚宴。
觥筹交错间,看似一片喜庆祥和,但细察之下,暗流依旧涌动。
以庞统、徐庶为代表的荆州—元从系官员,面露欣慰,认为此举能最大限度凝聚力量;
部分河北、青徐的士族代表,笑容背后则藏着几分审慎与担忧,联姻意味着诸葛亮及其背后的荆襄势力将更深入地影响朝局;
而一些通过科举新晋的寒门官员,则更多是敬畏与期盼,希望这位以才智和相对公平着称的诸葛公,能带领朝廷走得更远。
蔡琰端坐主位,接受着群臣的祝贺。
她面带得体的微笑,眼神却清明而锐利,扫过殿中每一张面孔,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
身侧的诸葛亮,同样谦和从容,应对得体,但君臣夫妇之名分已定,无形的权柄与责任,已通过这场婚礼,更为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喧嚣过后,洞房之内红烛高燃,终于只剩下二人。
褪去繁复的礼服与厚重的政治外衣,气氛一时有些微妙的凝滞。
蔡琰看着眼前这个如今已是自己夫君的男子,他眉目清朗,气质沉静,与记忆中郭嘉的洒脱不羁截然不同。
她轻轻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孔明,今日之后,你我便真正是荣辱与共了。”
诸葛亮躬身,语气一如既往的恭敬,却也比往日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亲近:
“主公以国士待亮,亮必以国士报之。
今后,亮之主公,唯殿下一人。”
他巧妙地用了“殿下”这个兼具君臣与夫妻意味的称呼。
“孙权袭荆州,刘备求援,你以为该如何应对?”
蔡琰没有沉浸在私人情绪中,直接切入正题。
这是他们结合后面临的第一个重大考验。
诸葛亮沉吟片刻,目光灼灼:
“此乃孙权试探之举,亦是想搅乱局势,从中渔利。
我军主力确被北疆牵制,但若对荆州坐视不理,刘备可能真会倒向曹操,则我东南门户大开,形势危矣。”
“你的意思是,必须救?”
“救,但如何救,有讲究。”
诸葛亮分析道,
“可令黄忠水师一部,自淮水入长江,巡弋江夏水域,做出威胁江东侧后之姿态,迫使孙权分兵。
同时,速调豫州一部精锐,以‘助防’之名,南下至荆州北部宛城、新野一线,既为刘备壮声势,亦可监视其动向,防其真与曹操勾结。
再者,可遣能言善辩之士,速往江东,面见孙权,陈说利害,言明我朝无意与江东为敌,此番举动实为维护荆襄稳定,若其退兵,朝廷愿开放部分江淮榷场,与之互市。”
这是一套组合拳,军事威慑、实地监控与外交斡旋并用,既回应了刘备的求援,避免其狗急跳墙,又不过度刺激孙权,试图将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牢牢把握主动权。
蔡琰仔细听着,微微颔首。
诸葛亮的策略老练而周全,与她心中所想不谋而合,甚至更为细腻。
“便依你之策。此事,交由你全权调度。”
“亮,领命。”
诸葛亮肃然应下。
新婚之夜,谈论的依旧是冰冷的天下棋局,这便是他们选择的道路。
就在朝廷应对东南变局的同时,彭城郊外的格物院秘密工坊内,一项新的技术试验取得了关键进展。
工匠们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打造出了几个极其粗糙、密封性欠佳,但确实能产生更强气流鼓动火焰的铜制“风箱”,并将其尝试与改进后的“猛火油精”喷射装置结合。
虽然这原始的“增压喷射”概念距离成熟应用还非常遥远,稳定性极差且危险,但试验时那骤然延长、更为猛烈的火焰,让参与其中的少数核心工匠目瞪口呆。
他们隐约感觉到,手中摆弄的,可能是足以改变战争形态的可怕力量。
相关的研发被列为最高机密,在更为隐蔽的地点继续进行。
荆州的局势因朝廷的迅速反应而变得更加复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