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子门生”对朝廷的忠诚度天然较高,开始如同新鲜血液般,慢慢注入官僚体系。
其次是在技术整合与工匠地位提升上。
格物院融合“渥洼部”技艺与中原技术,不仅持续改进“神火罐”,更在蔡琰的提示下,开始尝试利用水力驱动鼓风机提高炉温,并小规模试验新式炼钢法,虽然失败率极高,但已然看到了提升兵甲质量的曙光。
朝廷正式颁布《工巧律》,明确工匠按其技艺水准可获相应品秩俸禄,杰出者甚至可授散官衔,极大地刺激了民间工匠的积极性和技术的传播。
再者,豫州的新附之地,被迅速纳入新政体系。
《章武律》、《田亩制度》紧随大军之后推行,流民安置,田亩清丈,虽然遇到了当地豪强的抵抗,但在朝廷大军的威慑和新政实惠的诱惑下,局面正在被逐步控制。
朝廷展现出的高效行政能力和相对公平的律法,与曹操治下的严刑峻法和世家垄断形成了鲜明对比,正在潜移默化地争取着民心。
这些由新政带来的细微变化,如同磐石下的潜流,默默巩固着王朝的根基。
蔡琰从这些奏报中,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沙场胜负的力量。
这让她在联姻的纷扰和西线失利的阴霾中,看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希望。
几天后,蔡琰在朝会上,面对再次提及联姻的奏请,给出了明确的回应。
“吕将军功高盖世,朝廷铭记于心。”
她的声音清越,回荡在大殿中,
“然,本宫之婚事,关乎国体,非酬功之具。
且奉孝(郭嘉)去时,朕曾言心随逝水,此志未改。
联姻之议,自此休提。”
她直接而干脆地拒绝了。
殿内一片寂静,有人失望,有人松了口气,也有人暗自担忧。
不等众人反应,蔡琰继续下令,语气转而肃杀:
“然,功臣不可不赏,规矩不可不立。
着礼曹、兵曹拟定章程,于彭城设‘凌烟阁’,绘平定天下之功臣像,吕将军当居其首!
另,擢升吕布为‘太尉’(三公之一,荣誉高于实权),增邑至万户!
其麾下将士,论功行赏,皆由朝廷使者携赏赉亲至北疆颁行!”
明升暗降,厚赏其下!
将吕布高高供起,同时直接施恩于其部众,分化其影响力。
“至于西线,”蔡琰目光扫过众人,
“益州虽失,然荆州犹在,刘备虽败,元气未丧。
着刘备整顿军马,安抚士民,朝廷将继续予以支持。
曹操新得益州,整合需时,我军当趁此间隙,稳固豫州,深化新政,积蓄国力!”
她做出了决断:
暂缓新一轮的大规模扩张,转向内部整合和深耕。
拒绝与吕布的危险绑定,转而用制度、赏罚和新政的成果来慢慢消化内部势力,积蓄力量。
退朝后,蔡琰密令刘晔:
“加强对北疆的监视,尤其是吕布与其麾下主要将领的动向。
那些鲜卑部落,可多加笼络,许以互市重利,使其知恩出自朝廷。”
她又对诸葛亮道:
“科举取士,需坚持下去。
下一次,规模要扩大。
那些新录用的寒门士子,要妥善安置,多加历练。”
她知道,自己的拒绝可能会激怒吕布,西线的失败也助长了曹操的气焰。
未来的道路绝不会平坦。
但,依靠沙场骁将的野心和联姻的脆弱捆绑,终究不是长治久安之策。
唯有制度、律法、人才和深入人心的新政,才是铸就真正强大、稳定王朝的基石。
这条路或许更慢,更艰难,但一旦走通,将无人能够撼动。
吕布在接到太尉印绶和厚赏诏书时,会是何反应?
曹操在消化益州后,下一步剑指何方?
退守荆州的刘备,又将如何自处?
彭城的冬天,寒风凛冽。
蔡琰知道,表面的平静下,正在酝酿着更大的风暴。
而她已经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一条看似更迂回,却或许能通往更稳固未来的道路。
只是这条路上,注定布满荆棘,而那龙椅之下,仿佛已能感受到来自北疆的凛凛寒刃。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