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三年的秋风中,彭城朝廷如同一架绷紧了弦的战车,在初步品尝新政硕果的同时,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决心,开始了全面的战争准备。
内政的成果,此刻必须迅速转化为战场上的力量。
军制深化,汰弱留强。
兵曹在徐庶的主持下,颁布了更为细致的《章武军制令》。
明确各军编制、员额、赏罚条例,尤其强调“练为战,不为看”。
张飞在兖州大营开展了为期一月的“大比武”,优胜劣汰,将一批不合格的老弱兵卒转为屯田兵或地方郡兵,空出的员额,则从流民青壮及表现优异的屯田兵中择优补充。
张辽在西线,徐晃在汝南,皆依此例整顿所部,力求麾下皆为能战敢战之精锐。
武备革新,工坊昼夜不息。
工曹辖下的各处官营匠坊,成为了帝国最忙碌的地方。
得益于“渥洼部”匠人带来的塞外淬火、覆土烧刃等技法,与中原传统的百炼钢、灌钢法相互印证融合,幽州、冀州的铁官坊出产的刀剑甲胄,无论是韧性、硬度还是产量,都有了显着提升。
一批批制式更为统一、更加坚韧锋利的环首刀、札甲,以及射程更远、力道更强的强弓硬弩,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各军。
尤其是汝南的徐晃部和兖州的张飞部,优先换装了这些新式装备。
同时,格物院根据前线反馈,加紧改良攻城器械,力求在未来的攻坚战中减少伤亡,提高效率。
马政与骑兵建设。
北疆不稳,战马来源受限,朝廷对现有战马极为珍惜。
兵曹设立专门的“马监”,统筹战马饲养、调训、医疗事宜。
同时,利用边境榷场,不惜以高价从乌桓、鲜卑部落手中收购良马,并尝试在并州、幽州等地建立官方马场,引进西域良种进行培育。
吕布虽被闲置,但其女吕玲绮在幽州协助毛玠整训骑兵,将并州狼骑的部分战法与朝廷军制结合,摸索新的骑兵战术,以应对来去如风的胡骑。
粮秣转运,血脉畅通。
户曹陈宫与工曹协同,动用大量民夫,疏浚了连接黄河、淮水的主要漕运河道,并在关键节点增设转运仓。
朝廷新设立的“漕运司”统一调度船只,建立起一条从河北、青徐腹地直达汝南、兖州前线的相对高效的后勤补给线。
得益于去岁的丰收和常平仓的储备,前线的粮草、被服、药材储备日益充盈。
情报网络,无孔不入。
刘晔执掌的暗线系统以前所未有的强度运转起来。
针对曹操,大量细作潜入豫州、司隶,密切关注曹仁大军动向及粮草集结情况,甚至尝试收买其军中低级官吏。
针对北疆,精通胡语的探子混入部落,一边散布朝廷的怀柔政策,一边收集峭王联军的情报。
针对西凉,数批精锐暗卫伪装成商贩、流民,不惜代价向金城渗透,目标直指那神秘的“神物”和西域商队首领。
外交纵横,牵制四方。
朝廷对刘备的援助持续不断,既是为了维持荆襄战线,也是为了向孙权展示朝廷支持刘备的决心,使其不敢倾力北上。
同时,蔡琰亲自批复了数封发给边境胡部首领的敕书,用语更加温和,赏赐更为丰厚,反复强调互市之利与朝廷兵威,竭力分化瓦解峭王的联盟。
对益州刘璋,朝廷使者加大了活动力度,不断向其麾下如黄权等倾向朝廷的将领示好,施加影响。
整个章武朝廷,如同一部精密而高效的机器,每一个齿轮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高速运转。
新政带来的财富、人力、物力,正被迅速、有效地导向战争需求。
然而,在这片紧张有序的氛围下,潜藏的暗流并未平息。
汝南前线,徐晃依托城池和有利地形,构筑了数道防线,严阵以待曹仁。
但他敏锐地察觉到,郡内一些原本被镇压下去的豪强余孽,又开始蠢蠢欲动,与曹军细作勾连的迹象时有发生。
新附之地,人心尚未完全归附,内忧与外患同样致命。
北疆,毛玠面对峭王联军的掳掠战术,采取了坚壁清野与精锐骑队伺机反击的策略。
吕玲绮率领的骑队数次出击,小有斩获,但胡骑飘忽不定,难以捕捉其主力予以重创。
边境榷场时开时闭,互市时断时续,影响了朝廷“经济羁縻”策略的效果,也引起了部分已归附部落的不满。
西凉,马超持节进入羌地,凭借其家族威望和个人勇武,很快便聚集起一批对韩遂不满的羌人部落,形成了不小的声势。
他不断袭击韩遂的粮道和小股部队,让金城方面颇为头疼。
然而,马超复仇心切,用兵颇为激进,与朝廷要求的“袭扰为主,保存实力”的方略时有冲突。
而刘晔派往金城的暗卫,虽然成功潜入,但韩遂对那“神物”及西域商队首领的看守极其严密,探查进展缓慢,只传回模糊的信息,似乎与一种“威力巨大的远程投射武器”有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