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府邸的叛乱阴云刚刚被雷霆手段驱散,彭城朝廷还未来得及喘息,来自东南和西北的两道紧急军报,便如同两记重锤,狠狠砸在了麟德殿的舆图之上。
一道来自广陵。
黄忠水师详细呈报了俘获那艘疑似江东快船的经过,以及从俘虏口中撬出的零碎信息。
虽无直接证据证明周瑜主使,但船只的规制、水手的口音,以及海寇活动路线与江东水军巡防区域的微妙重合,都强烈指向了建业方向。
周瑜,这位江东美周郎,似乎不再满足于隔岸观火,他的触角,已然悄无声息地伸向了朝廷的东南沿海。
另一道军报则来自西凉。
曹操派驻潼关的大将夏侯渊,突然陈兵边界,做出大举西进的姿态,兵锋直指正与韩遂激战的马超!
与此同时,曹操的使者再次活跃于金城韩遂军中,似有促成马、韩罢兵,共抗“外敌”的意图。
“主公,曹操此举,意在何为?”
徐庶指着舆图上西凉的方向,眉头紧锁,
“他若真欲西进,为何不早不晚,偏偏选在马超占据上风之时?
这更像是……在阻止马超吞并韩遂,维持西凉分裂混乱之局。”
庞统嘿然冷笑,手指猛地点在东南沿海:
“元直只知其一!
曹阿瞒奸猾似鬼,岂会做赔本买卖?
我看他陈兵潼关是假,真正意在东南!
他是想借夏侯渊的佯动,吸引我朝廷注意,让我等将重兵布防于司隶、西线,从而放松对青徐沿海,乃至江东的警惕!
此乃声东击西之策!”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在西北与东南之间来回逡巡,缓缓道:
“士元所言,不无道理。
然亮以为,曹操此策,恐非单一的声东击西,而是一石二鸟,甚至一石三鸟之局。”
他走到舆图前,羽扇轻点:
“其一,维持西凉分裂,使其无法形成统一力量,无论倒向朝廷还是曹操,都能为他争取时间,并牵制我朝部分兵力。
其二,佯动施压,试探我朝廷在经历内部动荡后,反应能力与兵力虚实。
其三,也是最为险恶之处,”
诸葛亮的目光变得锐利:
“他或许料定,我等会识破其声东击西之策,从而将主要精力用于防备东南,与可能介入的江东周瑜对峙。
若如此,他真正的杀招,或许并非在东南,亦非在西北,而是在于……”
他的羽扇,缓缓移到了舆图的中部,那条蜿蜒的黄河之上,最终点在了连接河北与中原的战略要冲——官渡!
“在于让我等判断失误,疲于奔命,从而露出破绽!
他真正的目标,或许仍是寻找时机,北渡黄河,复夺河北!
而此刻,我朝廷内部初定,河北新政未稳,东南又现波澜,正是他以为的‘破绽’所在!”
一席话,如暮鼓晨钟,令殿内众人悚然一惊。
曹操的谋略,竟深沉至此!
蔡琰端坐于上,默默听着几位心腹谋士的剖析。
重生者的记忆让她对“官渡”二字格外敏感。
虽然时空已变,对手的策略也更为复杂,但曹操用兵的诡谲与对时机的把握,丝毫未变。
他就像一条潜伏在暗处的毒蛇,不断用佯动和骚扰试探,等待着对手露出最细微的破绽,便会发出致命一击。
“诸卿所言,皆切中要害。”
蔡琰终于开口,声音沉稳,带着一种洞悉全局的冷静,
“曹操奸雄,其计必不止一端。
西凉、东南、乃至黄河沿线,皆可能为其目标,亦可能皆为其疑兵。
与其被动揣度,不如以我为主,固本培元,以不变应万变!”
她站起身,开始下达指令,思路清晰,仿佛早已成竹在胸:
“第一,西线。
令张辽加强河东防务,严密监视夏侯渊动向,但绝不主动挑衅。
同时,派能言善辩之士,秘密接触马超,陈说曹操‘假途灭虢’之祸,即便不能使其立刻归附朝廷,也要让其对曹操保持警惕,维持西凉均势。”
“第二,东南。
加封黄忠为镇海将军,全权负责清剿海寇、巡防沿海事宜。
增拨战船、兵员,令其不仅清剿寇患,更要严密监视江东水军任何异动。
同时,以朝廷名义,向孙权发去措辞严谨的质询国书,要求其就‘疑似江东船只参与寇掠朝廷盐场’一事做出解释,施压于外,试探其反应。”
“第三,内部。
河北新政,按既定调整方略继续推行,巡察使留驻当地,确保抚民措施落实,尽快恢复生产,稳定民心。
此为根本,不可因外患而动摇。”
“第四,”蔡琰的目光扫过诸葛亮、庞统,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孔明,你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确保新政与军务并行不悖。
士元,你心思机敏,善于出奇,我要你秘密前往兖州,协助张飞、臧霸,重新梳理黄河沿岸防务,尤其是……官渡、延津等旧日津要,详查地形,预设营垒,多布疑阵,务必将河北门户,打造得固若金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