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他这个消息,既是示好(表示朝廷默许他趁火打劫),也是警告(让他知道朝廷对河北局势了如指掌),更是将他可能的行动方向,引导向对我们威胁较小的区域。”
刘晔抚掌叹服:“祭酒算无遗策,将曹操的反应也料定了!”
郭嘉疲惫地闭上眼,缓了口气,继续道:
“还有刘备和孙权……也不能让他们闲着。
给刘备去信,重申朝廷支持,并暗示,若其能趁河北大乱、曹操无暇南顾之机,‘安定’荆州全境,则朝廷不吝爵位。
给孙权那边的细作也传令,可以开始散播曹操欲趁江东新立,再次大举南侵的谣言了……让他们都动起来,这潭水,越浑越好。”
一条条指令,如同精准的丝线,从这间病室发出,牵动着天下各方势力的神经。
当朝廷关怀袁绍病情、派遣太医的诏书抵达邺城时,无疑是在即将爆炸的火药桶上又浇了一瓢热油。
袁尚集团对此惊怒交加,却不敢公然拒旨,只得将朝廷使者“客气”地安置在驿馆,实则严密监视。
而袁谭派往邺城的“探病”骑兵,在距离邺城百里处便被袁尚的部队拦住,双方对峙,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前线,徐晃、张辽依计而行,每日鼓噪挑战,袁军各营将领因邺城变故消息不一,指挥混乱,有的主张出战,有的主张坚守,士气愈发低落。
赵云的精骑更是数次大胆渗透,甚至一度出现在袁军主力侧后,引起不小恐慌。
官渡曹营。
曹操拿着荀彧呈上的,关于袁绍病重和彭城朝廷动向的密报,沉默了足足一炷香的时间。
“郭奉孝……这是要毕其功于一役啊。”
曹操长叹一声,语气复杂,既有钦佩,也有深深的忌惮,
“驱虎吞狼,坐山观斗,如今更要借势催垮袁本初……好手段!”
程昱急切道:
“明公,此乃千载良机!
我军是否立刻北上,直捣邺城?
或至少拿下河内?”
曹操缓缓摇头,目光深邃:
“邺城是块硬骨头,袁尚、袁谭皆非庸碌,岂会轻易让我得手?
郭嘉在前线陈兵威慑,岂是摆着看的?
我军若动,必成众矢之的。不妥。”
他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点在徐州、豫州与己方控制区交界的地方:
“传令,让曹仁在淮南放缓攻势,固守已得城池。
调于禁、乐进所部,向谯郡、沛国方向移动,做出威胁彭城侧翼的姿态。
再派使者去见刘表,就说愿与荆州重修旧好,共抗朝廷……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地盘和战略优势,而非去河北那个泥潭里打滚。”
荀彧颔首:
“明公明见。稳扎稳打,方是上策。让袁氏兄弟与朝廷先去拼个两败俱伤吧。”
然而,局势的发展,有时会超出最精明棋手的预料。
就在郭嘉全力推动河北乱局,曹操伺机南下扩张之时,一个来自荆南的紧急军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郭嘉的案头。
信是刘备亲笔所书,语气恭谨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信中称,刘表病势骤然加重,恐不久于人世,蔡瑁、蒯越等人欲拥立刘琮,襄阳局势危殆。
为“匡扶汉室,稳定荆州”,他已应“荆州忠义之士”所请,决定即日率军北上襄阳,“清君侧,安社稷”!
郭嘉看着这封信,久久不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信纸。
“刘玄德……终究还是忍不住,要行险一搏了。”
他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神色,“你这一动,荆州的棋局,可就彻底乱了。曹操……又会如何应对呢?”
他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袭来,眼前微微发黑。
北方的风暴尚未平息,南方的惊雷却又炸响。
这盘席卷天下的棋局,似乎正朝着连他这位执棋者,也难以完全掌控的方向,加速滑去。
窗外的秋风,呜咽着,卷起几片枯黄的落叶,预示着这个多事之秋,远未结束。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