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六年的仲春,彭城一扫往日的肃杀与沉闷,处处张灯结彩,洋溢着数年未见的喜庆之气。
天子下诏,朝廷执政蔡琰与军师祭酒郭嘉的大婚,定于三月初六,这不仅是彭城的大事,更是震动天下的大事。
婚礼的筹备,在刘晔的主持下,依古礼进行,虽明诏“务从节俭”,以示朝廷体恤民力,然其规格与象征意义,却丝毫不减。
临时修缮的宫宇作为婚礼主要场所,虽不及昔日洛阳皇宫的巍峨,却也庄严肃穆,旌旗招展,甲士林立,彰显着王室的威仪。
这一日,天公作美,连日阴霾散去,春光和煦。
彭城内外,万民空巷,争相目睹这旷世盛典。
从蔡琰暂居的府邸到举行嘉礼的宫宇,沿途净水洒街,红毡铺地,禁军护卫森严,百姓簇拥道旁,欢呼之声不绝于耳。
他们欢呼的,不仅是这场婚礼,更是北疆的胜利,是朝廷带来的短暂安宁与希望。
宫宇之内,钟磬齐鸣,雅乐悠扬。
文武百官,依品秩冠带而立,青徐兖豫各州郡使者、乃至交州士燮、凉州马腾等远方势力的代表,皆肃容参与。
曹操亦派来了重量级使者荀彧,携重礼而至,姿态恭谨。
甚至连新近丧主的江东,也由张昭为代表,送来了合乎礼制的贺仪,只是周瑜以军务繁忙为由未曾亲至,其意耐人寻味。
吉时已到。
郭嘉身着玄端礼服,虽面色依旧带着病态的苍白,身形在宽大礼袍下更显清瘦,但步履沉稳,目光清明,由徐庶、刘晔陪同,立于殿前。
他今日的气色,似乎比往日好了些许,或许是人逢喜事,或许是强撑着不愿在天下人面前显露颓态。
另一边,蔡琰头戴九龙四凤冠,身着深青蹙金重缘祎衣,在命妇的簇拥下,缓步而来。
她本就风华绝代,此刻盛装之下,更显雍容华贵,气度天成。
她步履从容,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众人,最终落在前方那道清瘦却挺拔的身影上,眸底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与决然。
赞礼官高唱仪程。
奠雁、亲迎、合卺、拜庙……一应礼仪,在庄重而繁琐的节奏中进行。
郭嘉与蔡琰配合默契,举止合度,仿佛演练过无数次。
当两人手持匏瓜,共饮合卺酒时,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见证着这历史性的一刻。
这杯酒,饮下的不仅是夫妻之盟,更是权力与智慧的结合,是乱世中一个新兴政权核心的彻底巩固。
礼成,群臣跪拜,山呼:
“恭贺主公!恭贺祭酒!天佑大汉,福祚绵长!”
声震屋瓦,气势恢宏。
随后便是盛大的宴飨。
虽言节俭,然御厨精心准备的肴馔,各地进献的佳酿,依旧琳琅满目。
殿内觥筹交错,气氛热烈。
吕布,赵云、张辽等武将虽因防务在身未能亲至,也派人快马送回贺词。
徐晃更是从河内前线派人送来一批缴获的袁绍军中美酒,以为庆贺。
然而,在这片喜庆祥和之下,暗流依旧涌动。
宴席间隙,荀彧寻机与郭嘉敬酒,言辞恳切,再次表达了曹操“愿与朝廷共扶汉室”的“诚意”,并隐晦提及淮南战事,希望朝廷能对曹操的“自卫之举”予以理解。
郭嘉含笑应对,言语机锋,既未明确支持,也未断然反对,只言“朝廷自有法度,曹司空当谨守臣节”,将皮球轻巧地踢了回去。
江东使者张昭,则显得更为沉默,只是礼节性地向蔡琰和郭嘉敬酒,恭贺新禧,对于江东局势,闭口不谈。
但郭嘉却从他偶尔瞥向荀彧的复杂眼神中,捕捉到了一丝忧虑与警惕。
最令人意外的是荆州使者,并非刘表所派,而是自称代表“荆州牧刘皇叔”的简雍。
他献上的贺礼不算最重,但其身份本身,就足以在殿内引起一阵细微的骚动。
他当众宣读了刘备情真意切的贺表,盛赞郭嘉与蔡琰“珠联璧合,乃朝廷之福,天下之幸”,并再次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
此举无疑是在刘表的脸上又狠狠扇了一巴掌,也明确向天下宣告了刘备如今在荆南的独立地位。
郭嘉接过贺表,面色如常,对简雍温言嘉勉,心中却如明镜一般。
刘备这是借他的婚礼,进一步为自己正名,同时也在试探朝廷对他占据荆南的态度。
宴至中途,忽有侍从匆匆至刘晔身边低语几句。
刘晔眉头微蹙,旋即恢复常态,不动声色地走到郭嘉身侧,以敬酒为掩护,低声道:
“祭酒,刚收到消息,袁绍在邺城斩杀直言劝谏的田丰,囚禁沮授,一意孤行,已尽起冀、幽、并三州之兵,号称三十万,由他亲自统领,颜良、文丑为先锋,再次南下!前锋已过黎阳!”
郭嘉执杯的手微微一顿,杯中琼浆泛起细微的涟漪。
他面上笑容不变,同样低声道:
“知道了。令徐晃、张辽依计行事,严防死守。再传令赵云,所部骑卒可向白马方向移动,以为策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