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纪灵内心天人交战,几乎要被陆仁说动之际,营帐之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与兵甲碰撞之声。
亲兵慌忙入内禀报:
许昌曹丞相的使者,亦持节而至,要求面见将军!
一时间,纪灵营帐之内,彭城朝廷与许昌丞相府的使者竟戏剧性地狭路相逢,空气中瞬间充满了无形的硝烟,形势急转直下。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传回彭城,郭嘉闻报,并未显露出丝毫惊慌,苍白的脸上反而掠过一丝预料之中的冷笑。
“曹孟德,果然不肯坐视。
元直,立刻以朝廷名义,以六百里加急给前线的刘备再发一道明旨,措辞可严厉些,责成其即刻派精锐向纪灵防区靠拢,做出全力接应归义之师的姿态,若有延误,以贻误军机论处!
同时,设法将此道命令的内容,‘不经意间’让曹操的使者知晓。”
徐庶眼中精光一闪,立刻领会了郭嘉这一石二鸟之计的精妙:
“祭酒此计大善!
一则可借刘备之力,给摇摆不定的纪灵再吃一颗定心丸,让他看到朝廷有实力接应他;
二则是明确警告曹操,若他敢用强逼迫纪灵,朝廷便可顺势联合近在咫尺的刘备,让他偷鸡不成蚀把米,甚至可能引发局部冲突,打乱其全盘部署!”
果然,当刘备接到这份措辞强硬的朝廷命令时,心中虽万分不愿被当枪使,但在这“大义”名分的压迫下,加之也想在淮南分一杯羹,不愿过分开罪朝廷,只得咬牙派关羽率领一支精骑,向纪灵防区方向运动,摆出策应姿态。
而曹操的使者得知关羽兵马动向,又见纪灵态度因朝廷的介入而更加暧昧难决,心知事不可为,若强行施压恐生大变,只得带着满腹不甘,匆匆离去,火速向曹操禀报。
最终,在彭城朝廷与许昌曹操(现实威胁与利益诱惑)的双重挤压下,纪灵审时度势,权衡利弊,认为投靠名正言顺、且似乎更能保障自身及部下长远利益的彭城朝廷,是更为稳妥的选择。
遂与陆仁歃血为盟,定下密约:
承诺在曹军或孙军对寿春发起总攻时,让开北面通道,并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此事的成功,其意义远不止于削弱袁术。
这标志着彭城朝廷首次在实质性的地盘与军队争夺中,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然优势,正面较量中压过了势力最强的曹操一头,成功地将一支数万人的野战力量纳入了自己的战略影响范围。
消息秘密传回彭城,虽未公开宣扬,但核心圈层的文武重臣无不振奋,对郭嘉的谋略与蔡琰的决断更为叹服。
与此同时,对徐州陈登的安抚与拉拢策略也持续发酵,成效显着。
蔡琰那封情真意切、又暗含机锋的亲笔密信,让陈登深感朝廷“信重”之余,也更清晰地看到了彭城朝廷的手段与潜力。
他不再满足于左右逢源,开始更加主动地向朝廷靠拢。
不仅将广陵地方治理得铁板一块,对刘备的种种拉拢示好虚与委蛇,还利用其在徐州士族中深厚的人脉,暗中为朝廷搜集传递关于刘备军详细动向、粮草补给以及徐州各郡县官员态度的宝贵情报,使得朝廷对东方徐泗一带的局势掌控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更令人惊喜的是,朝廷此番高举义旗、主导讨逆的姿态,开始产生意外的向心力。
之前一直不肯出仕的年轻名士刘晔,出身淮南皇族,敏锐地察觉到天下大势的微妙变化,竟不远千里,从避祸的庐江悄然北上,辗转抵达彭城,毛遂自荐。
蔡琰与郭嘉亲自接见,一番深谈,发现此人对天下局势见解独到,尤善机巧谋略,正是朝廷急需的人才,当即予以重用。
刘晔的来投,虽是个例,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朝廷的权威正在获得部分士林的认可。
视线转回淮南,战局已呈摧枯拉朽之势。
随着寿春外围最后几个屏障据点被孙策和曹操联军拔除,这座孤城已彻底沦为风暴中心。
城内的袁术彻底陷入了疯狂,如同困于笼中的濒死野兽,脾气暴戾到无以复加,对麾下文武动辄呵斥斩杀,连昔日心腹杨弘、张勋等人亦感朝不保夕,暗中纷纷寻求退路,寿春城内的抵抗意志正在土崩瓦解。
这一日,一份标注着最高等级的军情急报送入彭城行宫:
孙策亲临前线,督军猛攻寿春东门,城墙已现裂痕;
曹操主力亦在北面完成最后集结,攻城器械林立,总攻在即。
寿春的陷落,已然进入倒计时。
郭嘉披着厚厚的裘袍,坐在燃着银炭的暖阁内,目光沉静地掠过地图上那已形成铁壁合围的箭头,对身旁的蔡琰和徐庶缓缓道,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主公,元直,收割的季节,终于要到了。
然而,袁术的覆灭,并非终点,恰恰是真正博弈的开始。
接下来,我们要思量的,已不仅是逆酋的授首,更是……在这片焦土废墟之上,朝廷能拿到多少实实在在的东西?
该如何运作,才能不让曹操、孙策乃至刘备瓜分殆尽?
又如何能将朝廷的权威,从这纸檄文诏令,真正转变为扎根于郡县、掌控兵民的实际权柄?”
他的目光愈发深邃,仿佛已穿透了寿春即将崩塌的城墙,清晰地看到了城破之后,那更加错综复杂、暗流汹涌的利益分割与新一轮的合纵连横。
彭城朝廷,在郭嘉再度执掌棋局之后,正一步步从道义的制高点,稳健而坚定地迈向那充满荆棘与机遇的实权争夺场。
这第一步,必须走得稳,更要走得巧。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