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将军府邸。
夏末的江风带着湿热的潮气卷入堂内,却吹不散弥漫其中的凝重与躁动。
孙策将蔡琰的密信重重拍在案几上,虎目扫过堂下端坐的周瑜、张昭、程普、黄盖等文武心腹。
“诸公都看看吧!陈留蔡琰来信,催促我等即刻起兵,袭扰袁术后方,以解徐州刘备之围。信中言明,袁术大军被牵制在盱眙,后方空虚,正是天赐良机!”
孙策的声音洪亮,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我等寄人篱下,仰袁术鼻息已久,如今兵甲已备,粮草虽不丰,亦有陈留承诺支援,此时不起,更待何时?”
老成持重的张昭率先开口,眉头紧锁:
“伯符,切莫急躁。袁术虽大军在外,然寿春城高池深,留守兵力亦不容小觑。且我军根基未稳,若贸然起事,一击不中,恐遭袁术疯狂反扑,届时陈留远水难救近火啊。”
程普、黄盖等宿将虽渴望重返江东故土,开疆拓土,闻言亦觉有理,纷纷点头称是。
孙策眉头大皱,目光投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周瑜:“公瑾,你意下如何?”
周瑜一身白衣,姿容俊美,此刻却目光沉静,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深邃。
他缓缓起身,走到悬挂的舆图前,手指轻点寿春。
“伯符雄心,瑜深知之。张公所虑,亦是老成谋国之言。直接起兵,风险确实太大。”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然,机会确已出现,不可错过。关键在于,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并能确保袁术无暇,或者说,无力全力报复我等。”
“公瑾有何妙计?”孙策急问。
周瑜转身,目光扫过众人,一字一句道:“以其所欲,饵之。”
“何解?”
“袁公路最大的欲望是什么?”
周瑜自问自答,“非是徐州一城一地,而是那至高无上的帝位!而称帝,需要何物?传国玉玺!”
堂内瞬间一片寂静。
传国玉玺,自孙坚在洛阳井中得到后,便成了孙氏最大的秘密和心病。
孙坚因此物而亡,孙策兄弟因此物而不得不依附袁术。
“公瑾的意思是…将玉玺献给袁术?”
孙策的声音有些干涩,拳头不自觉握紧。
那不仅是父亲用命换来的宝物,更象征着天命所归,他内心深处,何尝没有据为己有,以待天时的念头?
“非是白送,”周瑜语气斩钉截铁,“是交换!用玉玺,向袁术换取你父亲旧部,换取粮草军资,更重要的是,换取一个‘合法’脱离他,向江东发展的名义!”
他走到孙策面前,目光灼灼:
“我们可对袁术言明,愿献上玉玺,助他成就大业,但我等不愿困守淮南,请求率兵南下,为他平定江东,扫除刘繇、严白虎等割据势力,为他将来的‘帝国’开拓疆土。袁术得玺心喜,又见我们愿为其前驱,攻打难啃的江东,必会应允!届时,我们便可名正言顺脱离袁术,以江东为基业,龙归大海!”
此计一出,满堂皆惊。
张昭沉吟不语,仔细思量其中利害。
程普、黄盖等将领眼中则爆发出精光,此计若成,确是当前最稳妥、收益最大的方案。
孙策脸色变幻,内心剧烈挣扎。
父亲的遗物,竟要献给逼死父亲的仇人之一?
但周瑜的分析无疑是最符合现实和利益的。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公瑾此计…虽不甘心,却是上策。只是,如此一来,岂非违背了与陈留的盟约?他们让我们直接起兵反袁,我们却…”
周瑜淡然一笑,带着几分傲然:
“伯符,乱世之中,盟约亦需为自身利益服务。陈留欲借我之手牵制袁术,我等亦可用其势,却不必完全听其号令。我们以玉玺换取出征江东之名,同样能牵制袁术部分兵力,使其不敢全力北顾,客观上已助刘备解围,并未完全违背盟约,只是方式不同。待我等立足江东,届时是友是敌,主动权在我!”
孙策闻言,终于下定决心,猛地一拍案几:
“好!就依公瑾之计!即刻准备,我亲自前往寿春,献玺请兵!”
“伯符不可!”
周瑜连忙阻止,“袁术多疑,你亲身前往,若其翻脸,危矣!遣一能言善辩之心腹前往即可。”
最终,议定由孙策和周瑜共同挑选的辩士吕范,携玉玺副本(真品妥善藏匿)及孙策亲笔信,前往寿春游说袁术。
就在江东定计,欲以玉玺为饵,行金蝉脱壳之计的同时,天下的棋局仍在缓缓转动。
长安,残破的未央宫在秋风中更显萧瑟。
李傕、郭汜把持朝政,互相猜忌,争斗日益激烈。
太尉朱儁等老臣试图居中调和,却收效甚微。
皇帝刘协形同傀儡,在权臣的夹缝中艰难度日。
关中各郡县因连年战乱和军阀横征暴敛,民生凋敝,饿殍遍野。
曾经的大汉都城,如今只剩下无尽的颓败与绝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