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前三个月,林仲秋接到了一个荒唐的命令——伪装成日本商人,潜入日本联合舰队。
林仲秋站在横滨港的码头上时,正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和服。
布料是上好的正绢,腰间系着同色的带,发髻梳得一丝不苟,连木屐的声响都刻意模仿着日本士族的步态。
她现在的身份是“小林清一”,一个从中国回来的“侨民”,受雇于日本《朝日新闻》,担任随军记者。
“小林君,这边请。”一个戴眼镜的日本军官朝她招手,胸前的樱花徽章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他是联合舰队的副官,负责接待“外国记者”。
林仲秋微微躬身,用流利的日语回应:“有劳佐藤君。”
她的日语是在上海租界时跟一个留洋学生学的,还特意模仿了关西口音——据说这样更像“归国侨民”。
登上“松岛号”巡洋舰的瞬间,她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
这艘船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排水量4278吨,主炮口径320毫米,虽然吨位不如“定远舰”,但射速更快,船员训练更精良。
“小林君觉得我们的军舰如何?”佐藤得意地问,语气里带着对北洋水师的轻蔑,“比你们清国的‘定远’如何?”
“各有千秋。”林仲秋摸着冰冷的炮管,指尖传来熟悉的金属质感,“‘松岛’的速射炮很出色,但装甲似乎薄了些。”
佐藤的笑容僵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这个“清国侨民”懂行。他干咳一声:“我们注重的是机动性,不像某些军舰,笨重得像座山。”
林仲秋没接话,目光快速扫过甲板。
弹药库里堆着崭新的炮弹,引信上标着生产日期——全是三个月内的;水兵们正在擦拭枪支,动作整齐划一,连呼吸节奏都像是经过训练;舰桥上的航海图标注着黄海的每一处暗礁,旁边用红笔圈出了北洋水师的常去航线。
这些细节像针一样扎进她的眼睛。
北洋水师的弹药库还堆着五年前的过期炮弹,水兵们赌钱酗酒是家常便饭,航海图更是错漏百出。
“听说贵国的军舰常去威海卫检修?”林仲秋状似随意地问,手里的钢笔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笔尖藏着微型相机,正把航海图拍下来。
“是啊,”佐藤没多想,随口答道,“那里的港口水深不够,大型军舰掉头都困难。如果开战,只要封锁港口,就能瓮中捉鳖。”
林仲秋的笔尖顿了顿,墨水在纸上晕开一个黑点。
她强压着心里的寒意,继续问道:“那舰队,打算什么时候出发?”
佐藤警惕地看了她一眼:“这是军事机密。小林君还是多关注一下我们的‘文明开化’吧,比如这军舰上的电灯,清国的船有吗?”
林仲秋抬头,果然看到舱壁上挂着白炽灯,虽然亮度不高,却比北洋水师的油灯先进得多。
她想起“致远舰”上那些忽明忽暗的油灯,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当晚,她被安排住在“松岛号”的客舱。夜深人静时,她悄悄溜出舱房,想去抄录速射炮的参数。
刚摸到炮塔,就听到两个水兵在低声说话。
“听说清国的军舰连煤都不够用,用的还是劣质煤,烟特别大,老远就能看见。”
“何止啊,我听在天津的商人说,他们的管带把买炮弹的钱拿去买地了!这样的舰队,怎么可能打赢我们?”
林仲秋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
这些话像鞭子一样抽在她脸上,火辣辣地疼。
她知道这是事实,却比听到任何辱骂都难受。
回到客舱,她把微型胶卷藏进和服的夹层里,然后开始打坐。
《抱朴子》的吐纳术让她冷静下来,灵力在体内缓慢运转,滋养着因为愤怒而紧绷的神经。
“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她对自己说,“得把情报送回去,得让他们知道对手有多强。”
接下来的几天,她跟着佐藤参观了日本的海军工厂。
看到工人们用流水线生产炮弹,看到工程师们用精密仪器校准炮管,看到军官学校的学生们在沙盘上推演黄海海战的战术,她终于明白——日本的胜利不是偶然,是整个国家卯足了劲往前冲,而清政府还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离开横滨前,佐藤请她去参加一个酒会。
酒会上,日本的海军大臣东乡平八郎也在。
这个后来在对马海战中击败俄国舰队的名将,当时还只是个少将,眼神锐利得像鹰。
“小林君觉得,日清之战,谁会赢?”东乡平八郎端着酒杯问她。
林仲秋看着他,突然笑了:“东乡将军觉得,靠掠夺得来的胜利,能维持多久?”
东乡平八郎愣了一下,随即大笑起来:“有趣的人。不管多久,胜利总是属于强者的。”
“强者不是靠欺负弱者定义的。”林仲秋放下酒杯,“真正的强者,是能正视自己的弱点,然后一步步变强。可惜,你们还不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快穿:绑定逆袭系统后我杀疯了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快穿:绑定逆袭系统后我杀疯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