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仲秋带着“仁心模式”推广组来到云溪县时,正赶上县医院的“扩建剪彩”。
院长赵德发穿着崭新的白大褂,胸前别着红花,对着镜头笑得满脸褶子:“感谢市领导关怀,我院新门诊楼投入使用后,将引进国际先进设备,让乡亲们在家门口享受三甲服务!”
林仲秋站在人群后,看着那栋贴着大理石瓷砖的新楼,总觉得不对劲。
本质透视镜扫过楼顶的设备机房,显示里面空荡荡的——所谓的“国际先进设备”根本没到位。
“赵院长,”剪彩结束后,林仲秋拦住他,手里晃着份文件,“这是您申请的‘心脏介入中心’专项资金使用明细,600万拨款里,有300万用于‘设备运输费’,可物流公司说根本没接这单生意。”
赵德发的笑容僵在脸上,拉着她往办公室走:“苏组长,咱们私下聊。”
办公室里摆满了古董花瓶,茶几下压着张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卡。
赵德发倒茶的手都在抖:“苏组长,基层不易啊,有些钱……是为了打点关系,不然项目批不下来。”
“打点关系?”林仲秋拿起桌上的工程合同,“新楼的承建商是您小舅子,报价比市场价高40%,这也是‘打点’?”
她翻开合同附件,指着其中一页,“还有这个‘人才引进费’,50万给了您在美国留学的儿子,他学的是艺术设计,跟医疗八竿子打不着吧?”
赵德发额头上的汗珠子滚下来,突然“噗通”一声跪下:“苏组长,我错了!我也是被上面逼的!县领导要政绩,我只能……”
“起来。”林仲秋踢给他一张纸巾,“跪着解决不了问题。云溪县每年有200多个心脏病患者因为没钱去大城市,耽误了治疗。您把救命钱拿去盖楼、送人情,晚上睡得着吗?”
这话像鞭子一样抽在赵德发心上,他捂着脸呜呜地哭起来。
当天下午,林仲秋带着推广组去了乡镇卫生院。
院长是个年轻人,叫陈阳,正蹲在院子里修血压计。“苏组长,您可来了!”他指着漏雨的屋顶,“我院连听诊器都缺,县医院却在盖新楼,这钱花的……”
林仲秋没说话,让组员把带来的200份基因试剂盒分给各村卫生室,又联系省医院捐赠了一批二手设备。
“陈院长,咱们先把筛查点建起来,”她拍着他的肩,“钱的事,我来想办法。”
晚上,林仲秋在卫生院的黑板上画“县域医疗分布图”,把每个村的患者数量、常见病种标出来。
陈阳凑过来看,突然指着一个叫“石盘村”的地方:“那里有个老中医,治心脏病很神,就是没执照,被赵院长罚过好几次。”
“没执照不代表没本事。”林仲秋眼睛一亮,“明天去看看。”
石盘村的老中医住在山脚下,院子里种满了草药。
他给患者号脉的手法很特别,三根手指搭在腕上,眼睛闭着,嘴里念念有词。林仲秋看着他开的药方,发现里面的几味草药组合,和现代药理研究中的“抗心律失常方”成分高度吻合。
“老先生,您这方子能给我抄一份吗?”林仲秋递过纸笔。
老中医斜了她一眼:“你们城里医生不都瞧不上土办法?”
“能治病的就是好办法。”林仲秋笑着说,“我想把您的方子和现代检测结合起来,让更多人受益。”
老中医沉默了半天,从炕洞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本泛黄的医书:“这是我师父传下来的,你拿去吧。别让它烂在我手里。”
回卫生院的路上,陈阳感慨道:“要是赵院长能有您一半心思在治病上就好了。”
林仲秋看着手里的医书,突然有了个主意。她掏出手机,给省纪委发了条信息,附上赵德发的贪腐证据,最后加了句:“云溪县需要的不是新楼,是能看病的医生和实在的药。”
三天后,赵德发被带走调查。林仲秋没急着离开,而是在云溪县待了三个月,帮陈阳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医疗网,还请老中医给村医们讲课。
临走那天,石盘村的村民们送来一篮子野核桃,老中医拄着拐杖站在村口,远远地朝她拱了拱手。
车开出山时,林仲秋看着后视镜里越来越小的村庄,突然明白:医疗改革不是盖大楼、买设备,而是让每个角落的患者,都能摸到那只治病救人的手。
推广组回到仁心医院时,正好赶上医保年度审核。
财务科的小李抱着一堆账单找到林仲秋,哭丧着脸:“苏姐,审计局说咱们有120万的医保报销有问题,要罚款!”
林仲秋翻开账单,发现问题集中在“日间手术”项目上——有30个患者的报销记录显示“做了心脏介入手术”,但病历里没有手术记录,只有一张模糊的收费单。
“这是谁签的字?”林仲秋指着单据上的签名,字迹歪歪扭扭,像模仿的。
“是……是前护士长王莉。”小李声音发颤,“她离职前突击报了一批账,现在人找不着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快穿:绑定逆袭系统后我杀疯了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快穿:绑定逆袭系统后我杀疯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