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的职业病鉴定结果出来了:“职业性过敏性肺泡炎,四级伤残”。
拿着鉴定书,他却笑了——这是对刘志强之流最有力的控诉。
林仲秋帮规培生们成立了“医疗从业者权益联盟”,还请了公益律师,帮他们向医院索赔。
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收集全国范围内的“规培黑幕”:无薪加班、被当免费劳动力、甚至还有人被要求给主任“进贡”才能留院。
“苏姐,你看这个!”小周气呼呼地递过份文件,“某三甲医院规培生每月工资只有800块,还不够交房租!”
“这不是规培,是压榨。”林仲秋打开电脑,“咱们整理成报告,直接发给人社部和卫健委。顺便搞个匿名问卷,让全国的规培生都来说说自己的遭遇。”
问卷发出去三天,就收到了多条回复。
有个规培生写道:“我连续值班72小时,晕倒在手术台边,主任却说我‘娇气’。现在得了甲亢,医院还想辞退我。”
林仲秋把这些故事整理成文章,标题叫《谁来保护保护者?》,发在了《医疗前沿》上。
文章最后,她写道:“当医生都在为自己的生存发愁时,患者的生命安全又能靠谁保障?”
这篇文章引发了全国性的讨论。
人社部很快出台新规:规培生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0小时,禁止任何形式的强制加班。
仁心医院的新院长主动找到林仲秋,说要改革规培制度:“苏医生,你们提的‘规培生导师制’和‘轮休保障’,我们全采纳。以后,绝不能再让孩子们流血又流泪。”
小李成了新制度的受益者,他虽然不能再上手术台,却转去了医学教育科,专门负责规培生的权益保护。
“苏姐,我现在教他们怎么用法律保护自己,就像你当初保护我一样。”他说这话时,眼里的光比以前更亮了。
林仲秋看着他,突然想起飞神乳腺科某团队的那些学生。她不知道他们最终怎么样了,但她相信,只要有人敢站出来,改变就一定会发生。就像黑暗里的一点星火,只要有人添柴,就能燎原。
解决了体制内的黑幕,林仲秋开始琢磨更长远的事——怎么从根源上减少疾病。
她利用医院的基因检测设备,结合自己在第四世界学到的“源能图谱解析术”,偷偷研究起了心脏病的易感基因。
“你看这个位点,”她指着电脑屏幕上的基因序列,对老教授说,“携带这个突变的人,患冠心病的概率比普通人高3.2倍。如果能提前检测出来,通过饮食和运动干预,就能避免发病。”
老教授推了推眼镜:“这可是个大发现!但基因检测太贵了,普通老百姓做不起啊。”
“那就想办法降价。”林仲秋调出自己画的简易检测装置图,“我用(江湖百工)图谱里的原理,改了个低成本检测试剂盒,成本能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您看,用这个试纸条,在家就能初步筛查,阳性了再去医院做详细检测。”
老教授看着图纸,眼睛都直了:“这要是能推广,能救多少人啊!”
林仲秋没声张,先在患者家属群里搞了个小范围试验。
她给50个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发了试剂盒,让他们自己检测。
结果出来后,有7个人筛查阳性,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果然发现了早期血管病变。
“苏医生,太神了!”其中一个患者说,“我爸就是心梗去世的,我一直怕自己也得这病,现在知道了,就能提前注意了!”
林仲秋把试验结果整理成论文,投给了《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专家评价道:“这是将尖端科技平民化的创举,为慢性病防治开辟了新道路。”
论文发表那天,林仲秋收到了国家基因研究所的邀请,让她加入“常见疾病易感基因筛查”项目。
“苏医生,我们想把你的试剂盒推广到全国,尤其是偏远地区。”项目负责人说,“国家愿意拨款支持,一定要让每个老百姓都用得起。”
林仲秋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突然觉得,手术刀能救一个人,而基因检测能救一群人。
她想起原主日记里写的“想让天下无病”,或许这个梦想,真的能在她手里实现。
但她也知道,这条路更长更难。有人会因为利益阻挠,有人会因为无知质疑,但她不怕。就像她在每个世界做的那样——一步一步来,总能走到想去的地方。
一年后。
仁心医院心脏外科成了全国的标杆。
透明化手术成了标配,患者可以随时查费用明细;规培生们笑着上班,再也不用熬夜透支生命;国产器械的使用率从30%涨到了80%,不仅没影响疗效,还帮患者省了上亿医药费。
刘志强被判了死刑,赵天成和涉案的副市长也锒铛入狱。
当初删热搜的网络公司被重罚,再也没人敢随意掩盖真相。
林仲秋没去国家基因研究所,而是留在了临床一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快穿:绑定逆袭系统后我杀疯了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快穿:绑定逆袭系统后我杀疯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