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长风听说林仲秋跟西洋人来往密切,还学什么“西洋医术”,气得把拐杖都拄断了。
他重新召集守经会的老伙计,在江湖报上发表文章,骂林仲秋“崇洋媚外,忘了祖宗根本”。
“风车、算术也就罢了,现在居然学洋鬼子的‘妖法’!”
柳长风在青龙门门口静坐抗议,身后跟着十几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举着“还我江湖本色”的牌子。
林仲秋正在教学生们做望远镜,闻言让人把柳长风请进来,给他看刚做好的“天文望远镜”——能看清月亮上的环形山。
“柳盟主,您看这月亮,用眼睛看是圆的,用这玩意儿看,上面全是坑。”林仲秋调整着焦距,“祖宗说‘天圆地方’,可咱们现在知道地是圆的;祖宗说‘海上有仙山’,可咱们现在知道那是海市蜃楼。不是祖宗错了,是咱们进步了。”
柳长风盯着望远镜里的月亮,手微微发抖:“这……这是真的?”
“您可以自己看。”林仲秋把望远镜递给他,“学西洋的好东西,不是忘本,是让祖宗的智慧更管用。就像您的长风剑法,要是配上我们新做的弹簧剑鞘,出剑能快三成——这难道不是好事?”
守经会的老头们也凑过来看望远镜,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
有个以前是镖师的老头喃喃道:“要是早有这玩意儿,当年就不会看错路,丢了镖……”
柳长风放下望远镜,沉默了很久,突然对林仲秋拱手:“是老夫固执了。但有一条,学可以,不能丢了咱们的根——就像这剑,不管鞘多花哨,剑本身得是咱们自己炼的铁。”
“那是自然。”林仲秋笑着点头,“您看我们的风车,轴承用的是咱们的硬木,叶片是咱们的竹子,西洋人想学还学不来呢。”
柳长风这才露出笑容,主动提出要给兵器班的学生讲“江湖旧事”:“让他们知道,以前的江湖虽然苦,但也有铁骨铮铮的汉子——别学了新本事,就忘了怎么做人。”
林仲秋举双手赞成:“正好让他们听听,当年您是怎么一刀劈断三块青石的——比课本上的‘力学原理’生动多了。”
哥伦布在青龙门待了三年,不仅学会了造风车,还跟着算术班的学生学了“三角几何”,回去时,他的船上装满了《江湖实用技术大全》和改良后的印刷机。
临走前,他对林仲秋说:“我要在西洋建一座‘东方学院’,教他们种水稻、造风车——就像你们的江湖学院一样。”
“好啊。”林仲秋给他送了面锦旗,上面用中西两种文字写着“天下同此凉热”,“记得多寄些西洋的图纸回来,尤其是那铁甲船的改进方法——咱们也得防着点以后的海盗。”
哥伦布走后,沿海的渔民们自发组织了“航海队”,用林仲秋改良的“水密舱”(船身分成几个密封舱,就算一个舱漏水,船也不会沉)和“罗盘”(比以前的更精准),把中原的瓷器、丝绸卖到西洋,再带回西洋的玻璃、香料,日子越过越红火。
钱老板的粮行也开到了海边,他用风力磨面机磨的面粉,因为细腻白净,在西洋特别受欢迎。
有次他给林仲秋送账本,笑得合不拢嘴:“秋姑娘,您是不知道,那些洋人把咱们的面粉当宝贝,一两面粉能换一两银子!”
“别光顾着赚钱。”林仲秋给他看新画的“水车灌溉图”,“把赚来的银子拿出点,帮沿海的村子修修水渠——让他们也能种上咱们中原的好庄稼。”
钱老板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我还打算在海边建个江湖学院分校,专门教航海和经商——您说的,日子得大家一起过好才算数。”
看着钱老板远去的背影,林仲秋想起刚到这个世界时,躲在柴房里啃冷馒头的日子,突然觉得像一场梦。
当年那个只想活下去的炮灰,如今却能让不同地方的人,因为她的发明而联系在一起,这大概就是“影响”的真正含义吧。
十年后。
青龙门的风车早就从山上转到了平原,从中原转到了塞外,甚至通过哥伦布的“东方学院”,转到了遥远的西洋。
江湖学院的分校开了十几所,有教种地的,有教造船的,还有教“跨洋经商”的。
林仲秋头发里添了几根银丝,但眼睛依旧亮得像星星。她现在最喜欢做的事,是坐在江湖报的编辑部,看各地寄来的“读者来信”——有塞外牧民说,风车帮他们抽干了沼泽,种出了粮食;有沿海渔民说,新船让他们再也不怕风浪;甚至有西洋的学者写信来,讨论“杠杆原理”和“阿基米德定律”哪个更实用。
有次,苏清月拿着一封来自西洋的信,笑着说:“你看,他们说咱们的‘平民医道’救了他们那里的瘟疫病人,还问能不能派学生来学习呢。”
林仲秋接过信,上面画着个歪歪扭扭的风车,旁边写着一行不熟练的汉字:“谢谢林姑娘,风车转起来的时候,像中原的月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快穿:绑定逆袭系统后我杀疯了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快穿:绑定逆袭系统后我杀疯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