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刚起步就遇上个大麻烦——各地的“民间电池”质量参差不齐。
有个小作坊用劣质电极板,结果电池漏液烧坏了大棚设备,老板找上门来索赔,说“你们的破技术害了人”。
林仲秋气得摔了手里的烧杯:“技术没错,是用的人偷工减料!”
她连夜带着团队下乡,挨家挨户看设备,发现问题出在“没有统一标准”——有人用镀锌板当电极,有人往厨余里掺工业废料,怎么可能不出事?
“必须搞个认证体系!”她在会上拍桌子,“但不能学那些专家搞虚的,得让农民看得懂、用得来。”
江辰设计的认证标准简单粗暴:“三看两摸——看电极是不是紫铜(磁铁不吸),看外壳是不是可降解塑料(泡水里三个月能烂),看说明书有没有配卡通图;摸发热片(温度不超过40℃),摸接缝(不漏水)。”
他们还搞了个“土味认证员”培训——让有经验的农民当老师,教新用户怎么辨好坏。
东北的果农李大叔成了明星讲师,他用烟袋锅敲着电池壳:“好东西敲着响,像咱村的铜铃铛;次品发闷,跟敲破锣似的。”
这招效果出奇好。
有次林仲秋去陕西农村,看到个老太太拿着磁铁在电池上蹭,嘴里念叨:“李大叔说的,不吸就是好铜。”
她突然鼻子一酸,原来最好的标准,是能让老百姓放心用的标准。
有一些不良厂家,为了谋取私利,竟然模仿起了他们的认证标志,还用劣质材料来冒充“民生造物”的合作产品。
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对“民生造物”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
林仲秋得知此事后,非常气愤。
她决定亲自带领团队去调查这些造假工厂,一定要将这些不法分子绳之以法。
经过一番深入的调查和蹲守,他们终于发现了一家隐藏在偏僻角落里的小作坊。
这个小作坊看起来十分简陋,里面的设备也很陈旧。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却在偷偷摸摸地生产着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
林仲秋和他的团队成员们在半夜时分,悄悄地潜入了这个小作坊,用手机拍下了整个造假的全过程。
这段视频非常震撼,画面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劣质材料是如何被加工成所谓的“合作产品”的。
林仲秋还特意在视频中配上了一段文字:“赚黑心钱的,看看这大棚里枯死的菜苗!”他希望通过这段视频,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造假者的丑恶嘴脸。
这段视频一经发布,就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转发量迅速突破了一亿,成为了当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网友们纷纷谴责这些造假者的行为,要求相关部门严惩不贷。
市场监管局也注意到了这段视频,并迅速展开了调查。
他们顺着线索,一举端掉了整条造假产业链,让那些不法分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林仲秋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她趁机推出了“扫码溯源”系统。
这个系统非常简单易用,只需要用手机扫描一下产品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电池的生产原料和检测记录等详细信息。
即使是不太懂科技的老太太,也能轻松操作。
这个“扫码溯源”系统的推出,不仅有效地防止了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还让消费者对“民生造物”的产品更加放心。
林仲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扞卫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民生造物”的第一个海外订单来自肯尼亚——当地的NGO想采购一批电池,给贫民窟的学校供电。
消息传开,网上吵翻了:“国内还有地方没普及,凭什么先给外国人?”
“是不是赚了黑心外汇?”
林仲秋正在给肯尼亚的图纸做修改(当地气温高,得加散热孔),看到评论气得发抖。
她开了场直播,背景就是仓库里堆着的待发往山区的电池:“大家看,这是明天发往甘肃的货,比肯尼亚的订单多三倍。”
她举起块电池,“技术这东西,没有国籍。非洲的孩子冻得握不住笔,和咱们山区的孩子,不都该有暖气吗?”
江辰把肯尼亚的需求表给她看:“他们用香蕉皮当原料,我们得调整菌株配方。”
他顿了顿,“要不,我们搞个‘技术交换’?让他们教我们热带作物的厨余利用,我们帮他们建电池站。”
这招太“疯”,却意外平息了争议。
当网友看到肯尼亚的农民跟着中国技术员学配菌液,中国的果农又从非洲学到了香蕉皮发酵的秘诀,评论区渐渐变了风向:“原来技术还能这么玩?”
“这才是真·共享啊。”
第一批电池运到肯尼亚那天,贫民窟的孩子们围着发亮的灯泡欢呼。
当地老师发来回访视频,画面里有个黑皮肤的小男孩,举着画满电池的作业本,用生硬的中文说:“谢谢中国姐姐,我们有光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快穿:绑定逆袭系统后我杀疯了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快穿:绑定逆袭系统后我杀疯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