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风吟谷区域,阿坎和陆青璃没有选择任何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他们深知,“熵”组织的眼线可能遍布交通枢纽,尤其是在这西部边陲之地。两人伪装成进行深度徒步探险的学者和向导,背着厚重的行囊,沿着人迹罕至的古道和山谷,向着西方那片被云雾和传说笼罩的雄伟山脉——昆仑墟的方向,艰难跋涉。
越往西行,地势越发陡峭,空气也愈发稀薄寒冷。辽阔的戈壁滩逐渐被嶙峋的碎石坡和终年不化的雪峰取代。天空是一种近乎透明的湛蓝,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下来,却在凛冽的寒风中失去了大部分温度。
阿坎的身体在缓慢恢复。风吟谷的创伤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更深层的是体内两种力量的磨合。那股得自圣地、充满生机的“山灵之力”(他现在更倾向于称之为“本源之力”)如同大地般厚重温暖,自行流转,滋养着他的伤体。而来自黑色晶体的那缕“寂灭”能量,则像一块亘古不化的寒冰,沉凝在他丹田深处,与本源之力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它不再冲突,却也难以调动,只是偶尔,在阿坎情绪剧烈波动或面临极度危险时,会透出一丝冰寒刺骨的气息,让他心志更加冷静,甚至出手更加果决凌厉。
这种变化让陆青璃有些担忧。她时常看到阿坎在休息冥想时,眉宇间会掠过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黑气,虽然转瞬即逝,但那种冰冷疏离的感觉,与她熟悉的那个虽然沉默却内心温厚的猎人判若两人。
“阿坎,你感觉那东西……真的稳定了吗?”一次宿营时,陆青璃忍不住问道。他们在一个背风的岩石凹陷处点燃了小小的篝火,锅里煮着融化的雪水和压缩干粮。
阿坎拨弄着火堆,火星噼啪作响。他沉默了一下,内视着体内那缕蛰伏的黑气,缓缓道:“它很安静,像睡着了。但我知道它就在那里,像一把双刃剑。”他抬起头,看着陆青璃,“放心,我能感觉到,本源之力占据主导。只要我不主动去刺激它,或者情绪失控,应该没问题。”
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有时候,这种冰冷的感觉,反而能让我的头脑更清醒。”尤其是在回忆风吟谷那场战斗时,那种生死一线的决断,似乎也隐隐受到了这寂灭气息的影响。
陆青璃轻轻叹了口气,将热好的食物递给他:“总之,一定要小心。我父亲笔记里提到过,一些远古遗留的能量体,往往带有其原主人的意志碎片,会影响宿主的心性。”
阿坎点了点头,接过食物。他知道陆青璃的担忧不无道理。他必须更加警惕,不仅对外界的危险,也要对体内这股不受控的力量保持监控。
旅途并非一帆风顺。高海拔、复杂的地形、变幻莫测的天气,都是巨大的挑战。有几次,他们遭遇了猛烈的暴风雪,不得不寻找冰洞躲避,一躲就是好几天。还有一次,在穿越一条冰裂缝密布的冰川时,阿坎险些失足跌落,是陆青璃及时甩出登山镐带子,才将他拉回。
这些艰险,也让两人的默契与依赖更深。阿坎凭借猎人的本能和愈发敏锐的感知(他怀疑这也与本源之力有关)负责探路、狩猎一些小动物补充食物、警戒危险。陆青璃则依靠渊博的知识、罗盘的指引和细心,规划路线、辨认可食用的高原植物、处理阿坎偶尔狩猎到的猎物。
闲暇时,陆青璃会不断研究她父亲的笔记和那只古朴的罗盘。风吟谷的经历,让她对笔记中一些原本晦涩的符号和记述有了新的理解。她发现,笔记中关于“昆仑墟”的记载,远比想象中复杂。那里似乎并非一个具体的地点,而是一个广阔区域的统称,指向一片被古老力量场笼罩的“失落之地”,入口可能随着某种规律变化。
“笔记里提到,‘墟’之入口,常现于‘双月交汇,星桥贯空’之夜。”陆青璃指着笔记上一副手绘的星图,对阿坎说,“根据我的推算,最近的一次‘双月交汇’天象,大概在一个月后出现。而‘星桥’,指的是银河横贯天际的特定角度。我们需要在那之前,赶到笔记上标注的这片区域。”她在地图上指出了一个大致的范围,那是一片位于昆仑山脉主脊线附近、地图上几乎空白的神秘区域。
阿坎看着那片被标记出来的、充满未知的雪山群,目光凝重。时间很紧,前路未卜。
经过近二十天的艰苦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笔记标注区域的边缘。眼前是更加雄伟壮丽,也更加令人望而生畏的景象。无数雪峰如利剑般直插云霄,冰川像巨大的白色蟒蛇在山谷间蜿蜒。这里的磁场异常紊乱,陆青璃的罗盘指针时不时会疯狂转动,GPS设备也完全失灵,他们只能依靠最原始的地图、指南针(在磁场相对稳定时使用)和星象来辨别方向。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古老气息,仿佛时间在这里都变得缓慢而粘稠。
这天傍晚,他们在一处相对平缓的山脊上扎营。夕阳将连绵的雪峰染成金红色,壮美得令人窒息。阿坎正在检查营地周围的警戒陷阱,突然,他停下了动作,耳朵微微动了动,目光锐利地望向下方被阴影笼罩的一处山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玄幻的四十年岁月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我玄幻的四十年岁月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