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变得温暖柔和,洒在幼苗上,泛着淡淡的绿光。护鸟与间苗工作已近尾声:麦区与青稞区的防鸟网覆盖得整齐到位,每一块地块都得到了防护;间苗后的幼苗株距均匀,健壮的幼苗在阳光下舒展子叶,透着勃勃生机;发黄的青稞苗也因补肥补水,渐渐恢复了鲜亮。田埂上的木简记录得满满当当,每一笔都承载着大家的心血。大唐农师与吐蕃老农蹲在田边,目光望着微风中摇曳的幼苗,低声讨论着后续计划:“明天要再检查一遍防鸟网,看看有没有破损的地方,别让麻雀钻空子;后天也得测测土壤湿度,要是太干,还得给幼苗浇水,可不能掉以轻心。” 我卧在他们身边,抬头望着阳光透过防鸟网洒在幼苗上的光影,鼻尖萦绕着幼苗生长的清甜气息,那气息渐渐变得浓郁,心里也跟着踏实下来 —— 这破土后的护苗,总算是稳妥了。
傍晚的共耕区渐渐安静下来,夕阳把田野染成了温暖的金红色,余晖洒在军民们的身上,也给幼苗镀上了一层金边。大家收拾好工具,准备返回村落。大唐农卒热情地邀请吐蕃牧民:“走,去驿站吃‘护苗暖身餐’!用冬储的青稞煮粥,还蒸了野菜团子,配着酥油吃,又暖和又顶饿,补补力气,好应对接下来的田间管理。” 农师们则在田头插了块木牌,用汉蕃两种文字写着 “禁踏幼苗、每日巡护”,字迹工整清晰,提醒着所有人要保护好幼苗,也明确了后续的管护重点。我跟着他们往驿站走,目光不时回头望向田野 —— 夕阳下的防鸟网泛着微光,幼苗在网下静静生长,仿佛在积蓄力量,等待着长成茁壮的植株。
夜幕降临时,村落里的篝火准时燃了起来,火焰跳动着,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暖洋洋的。军民们围坐在篝火旁,手里捧着热气腾腾的粥碗,边吃边讨论后续的计划:“明天要多带些草木灰,要是再发现发黄的幼苗,能及时补肥;后天也得把间苗耙磨一磨,接下来还有大片地块要间苗。” 我趴在篝火旁,耳朵听着他们的对话,目光落在田头那几块记录着数据的木简上 —— 火光映照下,汉文与吐蕃文的记录格外清晰,每一个字都透着对幼苗生长的期盼。窗外的月光洒在田野上,像一层柔软的白纱,轻轻覆盖着地里的幼苗,它们在夜色中,正悄悄舒展叶片,努力生长着。
回到驿馆时,大唐农师正坐在案前写简报,毛笔在纸上划过,留下工整的字迹,他要把今日的护苗与间苗情况详细报告给长安;吐蕃农官则小心翼翼地把田埂上的木简整理好,按区域分类,准备送往逻些,让远方也能知晓共耕区的幼苗长势。我趴在文书房的案边,目光看着他们笔下的文字 —— 汉文的 “护苗顺利、间苗完毕” 与吐蕃文的 “幼苗茁壮、长势良好”,虽然文字不同,却都传递着同样的喜悦与安心。远处的雪山在夜色中泛着淡淡的银光,仿佛也在为幼苗的健康生长祝福,盼着它们能顺利度过生长期,迎来丰收的那一天。
作为一头白虎,我或许不懂间苗的株距标准、驱鸟骨哨的吹奏技巧,但我能清晰感受到这份 “破土护苗” 里蕴含的细心与协作 —— 大唐的农耕方法与吐蕃的传统经验相互补充,军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守护着田里的幼苗。连风里都满是 “盼苗茁壮” 的真诚。我会继续守在这里,看着幼苗慢慢长高、长出新叶,听着农师们讨论后续的田间管理细节,也会见证唐蕃的盟约在这日复一日的农耕日常里愈发牢固。就像这田里茁壮成长的幼苗、整齐覆盖的防鸟网一样,他们在互助中积蓄力量,为秋日的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喜欢白虎御唐:龙阙血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白虎御唐:龙阙血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