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妨。元始天尊拂袖道,若心魔复生,再来寻为师化解。
你如今道行仍胜他一筹,早日证得准圣道果,他自难逾越天堑。
这番宽慰令太乙鼻尖发酸。
这些年来他深得师尊青睐,此次也未受苛责。
但无人察觉的是——
当二字响起时,那个危险念头又在他道心深处悄然滋长。
如同沉入水底的墨滴,无声晕染开来。
** 定当勤修不辍。太乙真人郑重叩首,必证准圣之位,雪此战之耻。
元始天尊最后瞥了陆天一眼,方与道德天尊驾云而去。
其余大能见状也相继离场。
这场震动洪荒的人皇继位大典,于仙神层面终告落幕。
唯见人间依旧万家灯火,庆贺之声绵延不绝。
纵是与人族渊源最深的西方教众,此刻亦保持超然姿态离去。
神秘感方能滋养信仰之力。
待祥云散尽,场中唯剩伏羲女娲二人衣袂飘飘。
伏羲安顿好族人,带着女娲进入一间密室,布下重重阵法隔绝外界。
现在可以告诉我你的计划了吧?女娲目光灼灼地盯着兄长,眼中满是探究之色。
伏羲不紧不慢地解释道:首先,我这个人皇之位已经与西方教绑在一起了。若不借助他们为我塑造佛陀金身,根本难以在人族立足。
接引和准提布局深远,虽然名义上我统一了人族,实际掌控力却远远不够。西方人族受西方教恩惠太多——从陆天当初的救命之恩,到后来佛法传播......
在这层层安排下,许多西方人族只认佛陀不认人皇!若不与西方教合作,我这个皇位恐怕都坐不稳。
女娲闻言轻叹,自责道:都怪我当初与太清意气用事,害得兄长陷入这般困境。若在东方就不会这么麻烦了。
东方的确简单些。伏羲摇头道,太清那老家伙虽立人教享人族香火,却对人族不闻不问,自然没这些麻烦事。语气中透着明显的不满。
女娲暗自观察,发现兄长已经完全以人族自居了。
伏羲突然话锋一转:不过你让我转生西方这步棋走得妙!你可知道,人皇还有一场大劫?
大劫?女娲蹙眉尝试推演却一无所获。这也正常,人皇命格尊贵不亚于圣人,其未来岂是轻易能窥见的。就像量劫来临天机混沌,重要人物的命运连圣人也难以看清,唯有等到劫末天道显化时才能知晓。
伏羲露出庆幸之色:我也是在西方即将登基时,才得到人道警示。若在东方为人皇,将遭囚禁无数元会之劫。
我生于西方,尚存一线生机,投身西方教门,也是想借西方教气运与圣人庇佑,共渡此劫。
女娲闻言陷入沉思。
如此说来,她反倒做对了?
伏羲见她神色,又劝道:女娲,听我一言。
莫学那太清,对人族置之不理。
你亲手所造的人族,身为圣母,享人族气运,也该适时照拂。
女娲郑重颔首:兄长放心,我明白了。
伏羲展颜笑道:你许久未归东方,是时候回去了。
待我安顿好人族,便去东方寻你。
切记要多加照看人族,万不可再如从前般漠不关心。他不放心地又嘱咐道。
女娲沉思着点头,飘然离去,返回娲皇宫。
或许是伏羲的话起了作用,她开始愈发关注人族。
西方人族在伏羲带领下欣欣向荣。
而东方人族......
在伏羲证得人皇之位短短数千年后,竟陷入水深火热!
如今东方各部落瘟疫肆虐,病症各异,却以惊人速度蔓延。
女娲心头一沉。
如此大疫,东方人族怕是要折损大半。
想起伏羲的话,她心生怜悯。
当即准备传授妙法,助人族祛病消灾。
于是召来灵珠子,授以妙法,命其前往救治。
不料灵珠子刚至人族不久,道德天尊便提着灵珠子亲临娲皇宫。
道友何必为难我这童子?女娲蹙眉。
灵珠子虽未受伤,此举却是在打她的脸。
道友莫非不知,此疫乃人族必经之劫,为引地皇出世?
若未记错,道友曾应允,伏羲道友成就人皇后,其余人皇之事不再插手?
道德天尊语带锋芒。
女娲自然知晓这是地皇出世之兆。
她接过灵珠子,沉声道:我只是见人族受苦,于心不忍,并无干预之意。
谁知。
道德天尊却笑了:天意如此,圣人当顺天而行,他们合该应劫,何必怜悯。
女娲突然反问:依道友之见,他们就该死?
老君轻叹道:“此乃天意,非老朽本心。”
“机缘至时,灾厄自消。”
娲皇唇角微扬,素手轻挥:“本宫知晓了,道兄请便。”
老君不再多言,化作青烟回归八景宫,召来玄都吩咐:“汝往人间走一遭,指点地皇炼丹之术,解苍生疾苦。”
“此番帝师之位,合该由汝承继。”
玄都躬身应诺,踏云直下不周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洪荒:被截教抛弃后,打脸三清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洪荒:被截教抛弃后,打脸三清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