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书曹宗合的感受最为复杂,他自来对这些城里来的娃娃们有些微词的,干活干活不行,动不动就请假,还好这几个没给他惹事,唯独那个胡文玉......
不服管教,嫁了人还不老实,还敢跟婆家顶嘴,可惜了满仓。结果高考儿子考得还没个女娃娃考得好,他心里更不是滋味。这些话他只敢私下跟老婆子说几句。
二儿子曹钊还就要娶个知青,拗不过他,娶了;要高考,也考了,你说,都是知青,咋就差距这么大?
但随着粮站干部的拜访、公社领导的表扬……支书也不敢再表露出不喜,这些知青考出好成绩,是能给前进大队“长脸”的事情!考上了就走,他还能少点事。
支书心里的想法发生改变,路上遇到王建民等人,会难得地露出笑容,点头示意,甚至关心地问一句“通知书有消息没?”。
支书跟大队长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各种场合强调:“咱们大队是支持国家政策的,支持知识青年追求进步的!”
对于村里那些暗地里的风言风语,他们有时甚至会敲打几句:“有那闲工夫嚼舌根,不如想想怎么搞好生产!人家考上是人家的本事!”
这种变化,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那些原本撺掇着找知青要说法的几人,也不敢冒头,只敢私下狠狠骂几句,再也掀不起风浪。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第一封录取通知书到了。
公社的邮递员骑着绿色的自行车,一路按着铃铛,直接停在了大队部门口,高声喊着:“曹德旺大队长!有你们前进大队的信!挂号信!北京的!赵秀丽的录取通知书到了!”
这一声吆喝,像一颗炸弹,瞬间点燃了整个村庄。
人们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大队长曹德旺几乎是小跑着出来,双手在衣服上擦了又擦,才郑重地接过那封贴着邮票、盖着邮戳、来自遥远北京的信函。
他的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光彩,大声对围观的村民说:“看看!看看!这就是知识的力量!这就是我们前进大队的光荣!赵秀丽同志,为我们大队争光了!”
支书曹宗合也闻讯赶来,脸上带着复杂的笑容,但语气是肯定的:“好事!大好事!”
赵秀丽被胡文玉几人簇拥着跑来,她的手有些颤抖,接过那封沉甸甸的信。撕开信封,拿出那张印着大学名称和红色印章的录取通知书时,她的眼眶红了。
周围是村民们羡慕、惊叹、有胆大的甚至开口,“赵知青,你给咱们念念都写的啥!”
“对,念念。长这么大,还没见过大学录取通知书长啥样呢!”
“对,赵知青,让我们也听听,沾点文曲星的文气!”
赵秀丽的手抖得厉害,好不容易才撕开信封,抽出了那张决定命运的纸。薄薄的一张纸,此刻却重逾千斤。
赵秀丽在伙伴们肯定的目光下,缓缓念出:
赵秀丽同志: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指引下,经过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并报请北京市革命委员会批准,你已被录取为我院 “七七级” 新生。
录取专业:应用化学
落款:北京工业学院。
人群中发出一片低低的惊呼。“北京”这个词,在村民们心中,就是天安门,就是毛主席住的地方,是遥远而神圣的所在。
而当“应用化学”这四个字从赵秀丽口中读出时,带来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近乎茫然的震撼。
“应用化学?”一个大爷小声嘀咕,“这……这是学啥的?是做肥皂还是做炸药嘞?”
他的疑问代表了绝大多数村民的心声。他们不懂什么叫“应用化学”,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感受到这个词的“高级”和“深奥”。
他们望向赵秀丽的眼神变了,带上了敬畏,这个平时和他们一样下地干活的女知青,竟然要去学一种他们连听都听不懂的学问了!
赵秀丽念完了,小心翼翼地将通知书折好,紧紧捂在胸口,脸上洋溢着幸福和骄傲的光芒。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议论声。
“了不得!了不得!听听这名字就厉害!”
“应用化学!啧啧,秀丽这闺女以后可是要做大学问的人!”
“北京工业学院!这以后出来就是国家的工程师了吧?”
曹德旺站在一旁,满面红光,与有荣焉。他越发觉得自己之前批假的决定无比正确。
这一刻,所有的算计、流言、嫉妒,在这封实实在在的录取通知书面前,似乎都显得苍白无力了。
赵秀丽站在人群中央,感受着四面八方投来的、混杂着羡慕、祝贺乃至敬畏的目光。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的人生和这些淳朴的乡亲们,将走向截然不同的轨道。
这份录取通知书,更像是一道无形的分水岭,划分出她人生过去与未来的界限。她的身份,也从“知青赵秀丽”,变成了“大学生赵秀丽”,一个即将去往北京学习的“文化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七零寡妇,上学再嫁经商三不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七零寡妇,上学再嫁经商三不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