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打扫卫生的大婶注意到她,善意地笑了笑:“闺女,没看过电影啊?这《熊迹》可好看了,彩色片,抓特务的!”
胡文玉愣了一下,随即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含混地应了一声。她心里却涌起一股荒谬和新奇。
这会还是幕布电影,这样的场景让她想到小学时期,组织全校师生观看爱国电影的场景,说起来还怪让人怀念的。
她看过特效拉满的科技片,听过杜比全景声的轰鸣。但那些,都没有眼前这块简陋的手绘海报、一张一毛五的影票、这群人真挚而热烈的期待来得震撼,这是充满颗粒感的鲜活历史。
她默默地将电影院的画面记在心里,然后,她收回目光,转身继续往信上的地址而去。
脚步更轻快了些,心里揣着只属于她自己的秘密。
路过一家国营食堂,她先是进去点了一碗面填填肚子,空着肚子上门,太不礼貌了。很快,她还看到了她最感兴趣的废品收购站。
抬脚进去看看能不能收到什么宝贝,这会儿高考后结束,工作人员,以为她也是来找书本资料的,指了指存放书本的位置,“书都在那里,自己进去找,五分一斤。”
她也不客气,看看还能捡什么漏,在里面翻翻找找,居然翻到一本手抄版本红楼梦,也不知是怎么遗漏的?
又找到一本红宝书,两本英文小说,《双城记》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她干脆将红宝书放到最上面,按住脖间的锦鲤,工作人员也没细看,直接过秤让她付钱。
出了废品收购站的大门,她内心狂跳,这几本英文书在现在还是禁忌,她将几本书放到篓子里,趁着有衣服阻挡,将两本英文书收进空间,江米条取出,这才心情平复下来。
这会儿正是工人下班的时间,胡文玉在家属院门口捧着红宝书读了会,估摸着王萍姑姑家应该吃完饭了,才按照门牌找上门去。
家属院是几栋红砖墙筒子楼,楼道口堆放着不少杂物,她爬上二楼,找到三排二号,轻轻敲了敲门。
“砰砰砰”
“老孙,去开门。看看是谁来了?”
门开了,一位身材粗壮,面容和善的中年男人出现在门口,看见胡文玉愣了一下,询问她找谁。
胡文玉连忙露出笑容:“叔叔您好,请问是王菊花阿姨家吗?我是跟王萍一起在前进大队插队的知青,叫胡文玉。这是王萍托我带给阿姨的信。”她说着,将王萍的信递了过去。
“哦哦,是萍丫头的队友啊,快请进快请进!”孙姑父热情地侧身让开。
屋里传来一个爽利的女声:“老孙,是谁来了啊?”
话音未落,一个身材微胖系着围裙、脸上带着笑意的中年妇女就走到客厅,正是王萍的姑姑王菊花,也是双丹凤眼。
她身后,一个年纪与王萍年纪相仿、梳着两条麻花辫的清秀姑娘正忙着收拾饭桌上的碗筷。
“阿姨好!”胡文玉赶紧打招呼,“我是胡文玉,跟王萍一起插队的知青。”
“哎呀,是小胡啊!总听萍丫头信里提起你,快进来坐!美玲,快给姐姐倒杯水!”
王菊花热情地拉着胡文玉的手腕把她让进屋里,一边打量着这个看起来清秀文静的姑娘。
胡文玉进屋,快速打量了一下环境。这房子是典型的筒子楼格局,面积不大,被隔成了三个小间。进门就是狭小的客厅,摆着一张折叠饭桌和几把椅子,墙边放着洗脸架和暖水瓶。
屋里收拾得干净整洁,墙上贴着年画,一个五斗橱上放着收音机,旁边还有一台缝纫机,算是家里的大件了。她知道,厕所和水房都是公用的,在楼道尽头。
胡文玉先将王萍的信和自己的介绍信递给王菊花查看,又把手里的那包江米条递过去:“阿姨,第一次来,也不知道带点什么,一点心意。”
“哎呀呀,你这孩子,太破费了!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快坐快坐!”
王菊花嘴上埋怨着,脸上却笑开了花,接过东西放在五斗橱上。女儿孙美玲已经麻利地倒了一杯温开水递给胡文玉。
王菊花拉着胡文玉的手在饭桌边坐下,关切地问:“文玉啊,你们在乡下都还好吧?萍丫头信里老是报喜不报忧,干活累不累?吃得饱吗?”
胡文玉笑着回答:“阿姨您放心,我们都挺好的,大队对我们知青也挺照顾。农忙的时候是累点,但大家都一样。吃的……也能吃饱。”她略过了那些艰苦的细节。
“那就好,那就好。”王菊花点点头,又好奇地问,“那你这次来县城是?”
“我来买点东西,正好王萍让我捎信给您。”
王菊花看着介绍信上的日期,忽然想起什么:“哎,我好像听说……最近恢复高考了?你们……”
胡文玉点点头:“是的,阿姨,我们刚考完。王萍也参加了,她复习得可认真了,可能就是不想让您担心,才没给您说吧。”
“好啊!这个死丫头!”王菊花又是心疼又是骄傲,“这么大的事居然瞒着我!复习多累啊!你这孩子也是,考完试也不好好休息,还跑来跑去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七零寡妇,上学再嫁经商三不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七零寡妇,上学再嫁经商三不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