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奉上。
近日系统再次更新,据说今后可以发布五千字大章了。
今晚应该还有往后可能每日固定两更,每章四千字以上。
大章能让作者多修改完善,诸位读起来也会更顺畅些。
最后求点鲜花月票订阅哈。
自古以来,开疆拓土总是与无尽杀戮相伴。
扩张疆域时,异族之人岂会心甘情愿臣服?
** 与反抗在所难免。
此时该如何应对?
唯有以杀止杀!
这不同于中原内部的争斗,讲究什么祸不及百姓。
为尽快将新占之地纳入统治,必然要采取最铁血、最迅捷的手段。
在 ** 者眼中,无论妇孺老幼,都只有一个身份——反抗者!
对付反抗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杀戮,杀到他们胆寒,杀到他们屈服,自然就会顺从。
曌儿生性纯善,将来真能承受双手沾满鲜血的重负吗?
朱高煌凝视着曌儿的双眸,静待她的回答。
曌儿攥紧拳头,低声说道:
“我不知自己能否狠下心,但若要在让大明百姓受苦与让异族受苦之间做选择,我宁愿选择让异族承担。”
朱高煌呼吸一滞。
这孩子确实机灵了不少,说话都懂得绕弯子了。
不过曌儿能说出这番话,想必对自己未来的路已有了打算。
既然如此,他这个做父亲的也就不再多言。
……
朝堂之上。
朱棣斜倚龙椅,指尖抚过扶手上的雕龙,沉声问道:
“兀良哈三卫不识抬举,竟敢公然反叛,现已占据大宁。
诸位爱卿,可有何应对之策?”
群臣议论纷纷,最终由杨士奇率先出列应答。
杨士奇行至殿中,向朱棣行礼道:
“启禀皇上,内阁与兵部、户部商议后认为,此战不必打,也打不得。”
朱棣闻言眉头一皱,显然对这答复不甚满意。
他直起身子,望向兵部尚书方宾。
“方宾,你们兵部也觉得不该打?”
方宾应声出列,躬身回话:
“皇上,不是不该打,而是无需出兵。”
他早有准备,展开一幅大明疆域图,指向大宁府所在:
“请皇上细看,大宁府位于山海关以北。
更北虽有女真各部聚居,朝廷亦设奴儿干都司管辖,然那些地方名义上属我大明,实则与藩属无异。”
“大宁府情况类似。
永乐元年朝廷已将当地百姓迁至山海关内,将此地划归兀良哈三卫游牧。”
“兀良哈以放牧为生,不事农耕。
我大明在此既无赋税可收,还须驻军宁王麾下以防其变。”
“再者,设立奴儿干都司本为借建州女真之力牵制北元残余。
然经陛下两次亲征,北元已遭重创,再难与我朝抗衡。”
“如今我朝首要之患,在于北方防线过长。
不仅耗费巨资,兵力分散更导致防务空虚。”
“边境稍有动静,驻军根本无力应对,必须朝廷调兵驰援。
如此反复,徒耗国力。”
“不如趁此次兀良哈叛乱之机,将北方防线收缩至山海关。”
“将关外百姓迁入关内,集中兵力固守要冲。”
“如此一来,我们不仅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一旦鞑靼部入侵,也必须先经过兀良哈三卫的地盘,兀良哈三卫便成为我大明天然的屏障。”
“而我们仅仅舍弃了两块没有百姓、没有税收、形同虚设的土地而已。”
方宾所献确实是一条妙策。
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至洪武二十四年,明朝基本统一中原。
随后朱元璋为继承元朝版图,派兵北上征伐,同时遣使赴青藏、东北等地招抚。
当时西北、东北不少部落宣布归顺明朝,接受朝廷册封。
青藏地区的政教首领也亲赴应天,表示臣服于明朝。
然而,朱元璋并未在这些边远地区驻军或派遣官员,使得明朝对这些地域的管辖处于名义上的羁縻状态。
就连大明最东北的女真三部也是如此,朱棣虽设立奴儿干都司,对东北的控制仍十分薄弱。
方宾建议朱棣放弃这些名存实亡的疆土,减少无谓的边境防务消耗,将兵力集中布防于长城一线。
从当前大明的局势来看,此举几乎不会带来任何损失。
如同围棋中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
朝中大臣对方宾所献之策,无不惊叹。
“方尚书此计甚妙,这样一来,国库压力也能减轻不少。”
“不错不错,那两块地方对我大明而言,除了在地图上显得辽阔些,实际并无用处。”
“之前因边境线漫长,若要增强边防守备,必须全线加强。
若只加强一处,北元势力便会绕道而行,毫无作用。
喜欢大明:我的武力无敌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我的武力无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