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席谋士的荀彧率先进言:主公,此时不宜南征。荆扬二州无论人口经济皆逊于北方。臣建议休养生息数年,待时机成熟再图南下。
荀攸立即表示赞同。
曹操闻言面露不悦。在他眼中,天下一统的良机转瞬即逝,岂能错过?他断然否决了这个建议,决意来年开春挥师南下。
然而曹操似乎忘记了,当年官渡对峙时,袁绍也是这般急于求战,拒绝了田丰、沮授等谋士的劝谏。
文若,立即调集五州粮草,为南征做准备!
仲德,继续联络蔡瑁,务必收编荆州水军!
公达,统计可用兵力,除去防备西凉和胡人外,还有多少兵马可用?
众谋士领命退下。虽然他们不赞成即刻南征,但既然主决议已定,自当奉命行事。比起当年的袁绍,他们的主公显然更为英明。若非后来东风作祟,赤壁之战未必会败。
这边几位谋士刚走,曹操突然抬起左手,死死盯着袖袍上绣着的几个名字——寇封与杨再兴的名字赫然在目!
寇封...看来孤确实小觑你了。
另一头,荀彧等人刚出丞相府,程昱便叫住贾诩、荀彧叔侄。这位瘦削谋士抚着胡须问道:诸位以为,主公此次南征孙刘联军,胜算几何?
贾诩依旧保持着老狐狸作风闭口不言,目光却在荀彧脸上打转。被盯得无奈的荀彧叹道:粮草虽足,但北方将士恐难适应南国水土。若重蹈官渡覆辙...
话未说完,三人脸色俱是一凛。
程昱捻断几根胡须苦笑道:可主公志在必得。即便只取荆北,也值当我们随军策应。
我留守许昌。荀彧突然直视贾诩,望诸君多进良谏。这中原大地,再经不起第二个官渡了!
贾诩被这烫手山芋砸个正着,只得躬身作揖:文若放心。
看着老狐狸终于表态,荀彧这才与众人分头筹备军务。谁都清楚,曹操此次动员的兵力,怕是得要搜刮整个北方的粮仓才能支撑。
与此同时,寇封全取荆南五郡的捷报,正似野火般烧遍荆州大地。
卧龙岗亭中,诸葛亮与庞统对坐弈棋,黑白交错间杀得难分难解。
随着一记清脆的落子声,庞统忽然抚掌大笑:孔明今日神思不属,连败三局。这棋枰之上,何曾见你如此失魂落魄?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投向远山:士元既已决意投效寇封,为何终日徘徊在草庐之间?
我在等一位故人想通天下大势。庞统拎起酒壶斟满两杯,随我共襄盛举岂不美哉?
闲云野鹤便是平生所愿。诸葛亮杯中酒纹未动,士元何必强求?
庞统忽然按住对方羽扇:当年你规划三分天下,要助真龙天子跨荆益而立鼎。如今我亦有宏图——他眼中燃起火焰,让颍川学子看看,我荆襄俊杰如何缔造太平盛世!
山风掠过棋盘,掀动未收的残子。诸葛亮凝视着黑白交错的纹枰,许久未发一言。
此时的荆南大地正如火如荼推行新政。零陵城中,寇封与刘伯温正对着一幅疆域图商议:
除零陵外,各郡守将已定。刘伯温手指划过竹简,长沙魏延、桂阳罗成、武陵陈到,皆是虎狼之师。
城外新募的士兵正在操练,而更令百姓雀跃的是新颁的政令——赋税直降三成。寇封站在城楼上俯瞰市井:荆南矿藏丰饶,暂以府库积蓄支撑。待民心归附,流民来投,方成大业根基。
粮车在官道上扬起尘土,熔炉的火光昼夜不熄,整个荆南像一架精密的战车,正沿着既定轨迹隆隆向前。
文意不变,文字重组如下:
此后两载,矿藏当尽数开采,寇封自可凭胸中所学积聚资财。
然眼下要务,唯在迎击曹操南征之师。
唯有此战告捷,日后诸事方有余裕筹谋。
减免赋税之深意,恰在使荆南民心归附。
如此方能凝聚苍生之力,共拒曹军。
寇封正与刘伯温商议来年应对之策,忽有杨再兴来报,言府门外聚有荆襄学子求见。
闻言寇封欣然出迎,虽暗忖最期冀者乃卧龙凤雏这等经世之才。
纵前世因诸葛建言遭刘备诛杀,今生既殊往昔,若彼愿效命,前嫌自当尽释;若否,则须计较恩怨深浅。
转念思及南阳地处江北,卧龙凤雏若来必经甘宁防区,当非此二人,心中热忱遂减三分。
殊不知彼时凤雏正于卧龙岗上,力劝孔明同来投效。然世事缘法,终难预料。
寇封出得郡守府,但见数名儒生肃立,皆风仪清雅。以其坐拥荆南五郡之尊,亲迎寒士之举,足令来者动容。反观江东孙权,何曾屈尊礼遇贤才?
(
即便庞统亲赴江东拜见孙权,孙权却只将他视如寻常谋士,与张昭无异,致使这位旷世奇才就此埋没!
倘若孙权能识得英才,江东基业又岂会仅困守于区区六郡之地?
寇封此举,实有深意。他刻意彰显自己求贤若渴、礼遇士人的姿态。
须知荆州才俊如云,纵然寇封坐拥广阔疆土,但那些真正心怀经世之略的能人,个个都自视甚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