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的穹顶在晨雾中泛着青灰,林栀抱着熟睡的小月亮站在观测台前。星石静静躺在电磁屏蔽平台的中央,表面的淡蓝纹路像极了苏晚晴眼角的泪痣。昨夜与研究组的对话后,那些曾如影随形的追踪信号彻底消失了——他们没有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妈妈,小月亮突然从她怀里抬起头,睡眼惺忪地指着星石,星星在挠我痒痒。
林栀低头,看见孩子的腕间胎记正随着星石的脉动微微发亮。这是星轨与血脉共鸣的新表现,自昨夜星图显现后,小月亮对星轨的感知力突然增强了数倍。她能听见星辰运转的嗡鸣,能看见空气中漂浮的星尘轨迹,甚至能触碰到那些隐藏在维度间隙里的信息碎片。
是星尘在打招呼。林栀轻声说,将孩子放到观测台的矮凳上。她打开随身携带的皮质笔记本,这是苏晚晴留下的,扉页上用褪色的蓝墨水写着:给小栀的星轨笔记——当你读到这里,星轨已为你铺好路。
笔记本里夹着半张泛黄的星图,与昨夜穹顶投影的星图如出一辙,只是多了几行娟秀的小字:星轨的本质是记忆的河流,每一颗星星都是一个故事。我们家族的女性,天生是故事的摆渡人。
摆渡人?小月亮歪着头,指尖轻轻抚过星图上的星座,像童话里的船夫?
林栀笑了:更像......守护故事的人。她翻开另一页,上面贴着一张老照片:年轻的苏晚晴站在图书馆顶楼的天文台,怀里抱着襁褓中的林栀,身后是漫天星斗。照片背面写着:1993年7月15日,星轨归位日。小栀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了星星的歌。
妈妈小时候也见过星星唱歌?小月亮问。
林栀的目光落在照片里婴儿的眉眼间——那与自己如出一辙的轮廓,让她忽然想起昨夜星图中的画面:苏晚晴将婴儿举向星空时,婴儿的眼睛里映着整条银河。
观测室的门被轻轻推开。秦屿抱着一个牛皮纸袋走进来,白大褂上还沾着星尘的淡金色粉末:刚从古籍修复室过来,张老师让我把这个交给你们。
纸袋里是一本线装的《江州星象志》,书页间夹着半片干枯的梧桐叶,叶脉间用朱砂画着星轨图。林栀翻开书,发现内页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字迹与她课本上的如出一辙——是苏晚晴的手迹。
这是外公的旧藏。秦屿解释道,张老师说,当年苏教授去世前,将这本书托付给了他。书里夹着苏教授的日记,记录了他研究星轨的始末。
林栀的手指停在某一页,上面写着:1967年9月12日,晴。我在图书馆古籍室发现《天工开物·补遗》的夹层里藏着半张星图,与祖父留下的星象笔记完全吻合。原来星轨的秘密,早在百年前的江州就已流传。
祖父?小月亮凑过来,指着批注旁的小字,这是外公的爷爷?
林栀继续往下翻,心跳突然加快——在日记的最后几页,苏晚晴用颤抖的笔迹写道:1993年7月14日,暴雨。研究组的人找到了我,他们说星轨是潘多拉的魔盒,必须封印。可我知道,星轨是钥匙,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我做了个决定:将自己的基因与星轨绑定,让小栀成为摆渡人。这样,无论星轨如何运转,总有一人能守护它的本真。
妈妈......小月亮的声音带着哭腔,外婆当年......
她没有后悔。林栀合上日记,将书轻轻放在小月亮膝头,她只是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守护星轨。
窗外的雾气突然散去,阳光穿透云层,在星石上折射出七彩光晕。小月亮突然站起身,指着穹顶外的天空:妈妈,星星在说话!它们说......
说什么?林栀顺着她的指尖望去。
该回家了小月亮的眼睛里泛着幽蓝的光,不是这里,是更远的地方。
林栀的瞳孔微微收缩。她想起昨夜星图中显现的信息:在银河系的某个角落,有一颗与地球同频的脉冲星,其辐射频率与星石的能量特征完全一致。那是苏晚晴在日记里提到的星轨的终点,也是她当年未能抵达的地方。
秦队,她转向秦屿,我们需要准备一次星际旅行。
秦屿的瞳孔骤缩:星际?这怎么可能......
星石能打开维度通道。林栀打断他,指尖轻轻抚过星石表面的纹路,苏晚晴的基因样本与星石共鸣时,我看见了——那些被研究组视为的能量,其实是打开星门的钥匙。
小月亮突然举起星石,一道淡蓝色的光束射向穹顶。光束穿透金属与混凝土,在夜空中勾勒出一扇门的轮廓。门后传来熟悉的呼唤,是苏晚晴的声音,比记忆中更清晰:
小栀,小月亮,来吧。星轨的终点,有你们想要的答案。
三小时后,创新实验室的量子计算机阵列发出蜂鸣。吴薇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声音发颤:星门坐标确认了!目标位于仙女座星系γ星团,距离地球250万光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被全校嫌弃的废材竟是满级大佬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被全校嫌弃的废材竟是满级大佬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