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儿——”,一声悠长而略显愤怒苍凉的叫喊打破了海边小村的寂静,惊起了几只在海边休憩的鸟儿,一边“呱呱”高叫,一边展翅飞上了高空。叫声连绵不绝,自近及远,缓缓消逝在远处的天边。
这是东海边上一个偏僻之极的小渔村,渔村三面临山,一面临海,除了一位教书的雷姓先生之外,居于此地的都是世代以打渔为业的渔民。此时正是百鸟归林、渔家唱晚的时刻,这一声凄厉的叫喊突然炸响在渔村上空,让人奇怪的是,除了几个幼童脸上露出一丝幸灾乐祸的笑容之外,大人们竟然充耳不闻,依然故我,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
“相公,天色近晚,还是赶紧央人去找一找吧。”说话的是一位年约三旬的中年妇女,也许是因为终年被海风吹拂,脸颊略显赤红,不过眉目之间依然可见年轻时期的美丽风姿。
“夫人,你就别担心了,宁儿又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哪一次不是安然归来?”雷清远一边踱来踱去,一边慢条斯理地劝慰道。想起自己的儿子,一缕恼怒不经意间爬上雷清远的眉梢。
这雷清远本是一位饱读诗书的秀才,为人刚正不阿,胸怀兼济天下的壮志,本欲考取功名,做出一番利国利民的业绩。却不料遭人嫉恨,在科考前夕被人诬陷,说他贿赂考官,营私舞弊,实已犯下不可饶恕之罪行。若此类人科举高中,实非朝廷之福,苍生之幸。朝廷发下文书,夺了他秀才学位,暂押候审。幸亏有同窗好友,事先得了消息,及时通知与他,并帮助他逃出京城。雷清远本是西方高城人氏,为了不连累家中族人,他一路向东疾行,竟然一直逃到东海之滨这个小小渔村。他见此地僻处海边,兼且风光秀美,民风淳朴,于是隐姓埋名,就此定居下来。
这渔村名唤鱼浦,乃是前朝百姓为避战乱远迁而来,经过百数年的繁衍,已有百八十户,初具规模。村中人见雷清远温文尔雅,知识渊博,皆以夫子呼之,更聘以西席。小村与世隔绝,村中少女何时见过此等人物,心生爱慕者大有人在。雷清远亦喜渔村少女单纯质朴,遂于渔女秀珠结为秦晋之好。婚后两人互敬互爱,日子倒也其乐融融。两年后,秀珠生下一子,雷清远为还念昔日同窗好友,取名雷宁。平时教书育子,闲时吟诗弄月,生活倒也惬意无比。不想这雷宁越长越大,雷清远的烦恼亦越来越多。
雷宁虽不是那种天资横溢的妖孽之辈,倒也心思灵敏,机灵可爱。特别是他小小年纪,知书达理,诚实守信,待人接物常怀一颗赤子之心,所以深得村中长辈喜爱。雷清远年轻时因故未能科举高中,引为毕生之憾事,所以对雷宁的期许也就极高,深盼他能金榜题名,光耀门楣。本来一切都按照雷清远的构思稳步发展,不料五年前的一件小事却把这一切全都化为乌有。
雷清远年轻时兴趣广泛,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所不包。闲暇时尤其喜爱读一些志怪志人的小说杂记,虽然在逃亡途中大多散佚丢失,却有几本孤本始终舍不得丢弃,本想束之高阁,却不想有一日被雷宁翻出,略一翻看,便惊为天书,尤其其中一本《搜神记》,更是昼夜苦读,悠然神往。
《搜神记》乃晋朝干宝所作,干宝本是一落魄才子,读书不成,便立志遍访名山大川,寻觅仙人踪迹,求仙了道,得以长生。却不料仙道飘渺,非有大机缘、大运气哪有如此轻易获得。终其一生,虽然也结识了不少世外高人,却也无法证道长生,最终郁郁而终。临终之时,遂把自己的经历、见闻记载成书,留与后人。书中所述大多荒诞离奇。比如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人到田间劳作,路上遇见两个老者下棋,他便放下锄头前去观看,老者看他专心恭让,便请他吃了几个梨子一样的东西。一盘棋下完,两位老人飘然离去,他才骇然发现,手边锄头早已朽烂。这人凭着记忆回到家中,竟已物是人非,当年亲人全都不见,后来遂遁入深山,不知所踪。又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年轻人一心求道,后来拜入崂山学习道法,人家看他心志单纯,向道心切,便授以穿墙秘术。他习练精熟,自思穿墙入户如履平地,人间富贵唾手可得,便改了心思,下了崂山。不料回到家中试演法术,屡试不爽的法术竟再也不灵光,穿墙不得过,空余满头包。其人悔恨无已,竟疯癫而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那雷宁沉溺其中,日夕苦读,自是大大地荒废了学业。雷清远用尽百般方法,或是厉声斥责,或是深情感化,又或者棍棒相加,竟无法使其放下心思,重拾学业。近几个月来,更是变本加厉,每日早出晚归,或是深山古洞,或是幽谷深涧,寻幽探胜,希冀终有一日得遇仙缘。雷清远见此,又气又恼,竟为此大病一场,近几日才略有好转。不想今日一早便不见雷宁身影,现在已是晚霞满天,仍旧是踪影皆无。
“哎——”,想起前尘往事,雷清远不禁一声长叹。
喜欢仙路烟霞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仙路烟霞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