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弼那道沾着北境风霜与惊魂未定的八百里加急奏章,如同一块烧红的烙铁,被心腹侍卫以最快的速度送入了禁宫深处。
御书房内,皇帝李擎屏退了所有侍从,独自面对着这份沉甸甸的奏报。烛火跳跃,映照着他那张日渐苍老却依旧威严的面孔。他先是快速浏览,随即又逐字逐句地细细研读,越看,脸色越是阴沉,最终化为一片铁青。
奏章中,李文弼以极其客观甚至略带后怕的笔触,详述了北境调查的进展:萧景汐提供的关于李恒、赵阔构陷忠良、克扣军饷的确凿证据;王恪部下的供词指向的“清除”指令;鹰嘴涧血战的惨烈与守军的坚韧;萧景淮那匪夷所思、难以控制的冰寒之力及其反噬的脆弱;以及……最为致命的,三皇子李恒竟敢派遣死士,行刺钦差,并欲嫁祸萧景淮姐弟!
“逆子!这个逆子!!”李擎猛地将奏章摔在御案之上,胸口剧烈起伏,发出沉闷的咳嗽声。他并非对李恒在北境的所作所为一无所知,只是碍于父子之情、朝局平衡,加之萧景淮“已死”,便选择了默许和观望。但他万万没想到,李恒竟敢如此胆大包天,无法无天到刺杀钦差的地步!这已不仅仅是争夺权位,这是动摇国本,视皇权如无物!
更让他心惊的是萧景淮。那个他曾经颇为赏识的年轻将领,竟然变成了这般……非人的模样。那冰封千军的力量,是国之利器,亦是悬顶之剑。李文弼在奏章中隐晦地提及,此力难以掌控,反噬剧烈,且与萧景汐羁绊极深,或可引导,不宜强压。
“难以掌控……不宜强压……”李擎喃喃自语,眼中精光闪烁。作为一个帝王,他首先考虑的是江山稳固。李恒的所作所为已然触碰底线,必须严惩以儆效尤。而萧景淮……这股力量太过危险,若能为其所用,自然是北境屏障,若不能……
他沉思良久,终于提起朱笔,在一张空白的圣旨上,缓缓写下旨意。笔锋时而凝重,时而凌厉,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怒火与帝王心术。
***
数日后,两道旨意先后传出皇宫,如同两道雷霆,震动了整个京城。
第一道,是明发天下的诏书:
“朕绍承鸿绪,统御兆民,宵旰图治,期于至理。乃有三皇子李恒,性非忠良,品实凶顽。委以重任,寄以北境,不思报效,反行不轨。构陷勋臣,克剥军士,勾结外藩,意图叵测。更乃遣派死士,刺杀钦差,嫁祸忠良,丧心病狂,天理难容!着即削去一切封号、爵位,废为庶人,圈禁宗正寺,非诏不得出!朔风城守将赵阔,附逆为恶,罪证确凿,即日锁拿进京,交三司会审,严惩不贷!其党羽附逆者,一体查拿,按律论处!钦此!”
这道旨意,言辞犀利,定罪明确,彻底将李恒打落尘埃。朝野上下为之哗然,谁也没想到,皇帝此次竟如此果决,丝毫没有姑息。沈墨言等清流大臣暗自松了口气,而李恒一派的官员则如丧考妣,惶惶不可终日。
紧接着,第二道旨意,以密旨形式,由宫中内侍快马送往北境,交予钦差李文弼:
“北境之事,朕已洞悉。李恒罪有应得,萧氏姐弟受屈含冤,情有可原。着成国公李文弼,全权安抚鹰嘴涧将士,妥善处理善后。萧景淮忠勇可嘉,然身体异变,力量难控,宜当静养,暂卸镇北侯之职,加封‘靖北伯’,赐金帛良田,于北境择地荣养。北境军务,暂由昭华郡主萧景汐代领,罗锋等将佐,各归本职,戴罪立功,协力稳固边防。望尔等体恤朕心,共保北境安宁,勿负朕望。钦此。”
这道密旨,安抚与制约并存。肯定了萧景淮的功劳,给了爵位和荣养之地的补偿,但明升暗降,夺了其兵权。同时,将北境军务交给了同样展现出卓越能力的萧景汐,既是对她的认可,也未尝没有以她来牵制、安抚萧景淮的意味。至于“择地荣养”,地点微妙,既有让其远离权力中心的考虑,也隐含了就近监视的意图。
帝王心术,平衡之道,尽在其中。
***
当圣旨的内容传到鹰嘴涧时,引起的反响各不相同。
对于普通将士而言,皇帝明发诏书,严惩了三皇子,为他们洗刷了冤屈,已是天大的喜讯。营地里爆发出一阵劫后余生的欢呼,许多人相拥而泣,压抑了许久的委屈和愤怒,终于得到了宣泄。
罗锋等将领则更加关注密旨的内容。侯爷被卸了兵权,虽加了爵位,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削权。而由大小姐代领军务,算是勉强可以接受的结果,至少兵权没有落入外人之手。
山洞内,萧景汐将密旨的内容轻声念给萧景淮听。
萧景淮靠坐在榻上,听完后,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那冰蓝色的眸子深处,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讥诮。“荣养……陛下倒是想得周到。”他的声音平淡无波,听不出喜怒。
“景淮,”萧景汐握住他冰凉的手,“这已是最好的结果。至少,我们保住了北境军务没有旁落,弟兄们也有了交代。至于兵权……虚名而已,你在,军心就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阿姐,你的喜堂我染红了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阿姐,你的喜堂我染红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