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明白了!这就去安排!”
罗锋领命而去,营帐内再次只剩下萧景汐一人。
她靠在榻上,疲惫地闭上眼,脑海中思绪纷飞。这一步,是险棋,也是不得不走的棋。一旦踏上这条路,就再无回头可能,要么功成名就,要么……万劫不复。
但是,为了景淮,为了那些死去的弟兄,为了北境的未来,她别无选择。
她从怀中取出那枚“平安”铜钱,紧紧握在掌心。
景淮,你看,阿姐没有让你失望。
我会替你,守住这一切。
等你醒来,定还你一个清明的北境,一个……再无构陷与背叛的天地。
她的嘴角,勾起一抹坚定而温柔的弧度。
萧景汐的檄文,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北境乃至整个大昱朝堂,激起了千层巨浪!
檄文之中,她以极其悲愤和犀利的笔触,详细揭露了三皇子李恒与朔风城守将赵阔如何勾结外族、伪造证据、构陷镇北侯萧景淮,并发动叛乱,屠戮忠良的罪行。同时,她也明确指出了萧景淮重伤垂危,乃是为国为民所致,其功绩不容抹杀!最后,她鲜明地打出了“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帜,宣称只诛首恶李恒、赵阔,绝不与朝廷为敌,旨在廓清寰宇,还政于明君!
这篇檄文情真意切,有理有据,加之萧景淮在北境军民心中的崇高威望,以及萧景汐之前独对千军的悍勇形象,迅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北境各地,许多原本就对李恒、赵阔所作所为心存不满的将领和官员,在接到檄文和暗桩送来的确切证据后,纷纷暗中响应,或是按兵不动,消极应对李恒的调遣,或是直接率部投向萧景汐一方。
一些深受萧景淮恩惠的城镇和村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为萧景汐的队伍提供粮草、情报,甚至送子弟参军。
与此同时,李恒散播的关于萧景淮“异族血脉”的谣言,在萧景汐公布的部分真相(隐去了冰璃族的具体信息,只强调其自幼被忠良收养,为国征战)和实实在在的功绩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反而让更多人看清了李恒手段的卑劣。
局势,开始悄然发生逆转。
萧景汐所在的临时营地,不断有零散的部队和慕名而来的江湖义士前来投奔,队伍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充到了近万人。虽然装备和训练程度参差不齐,但士气高昂。
萧景汐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她将罗锋等原有将领与新投诚的将领进行整合,明确权责;利用萧景淮留下的秘密资源,全力筹措粮草军械;同时派出小股精锐部队,不断袭扰李恒控制区域的粮道和据点,积小胜为大胜,一步步扭转着战略上的劣势。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被庇护的“阿姐”,而是真正成为了北境抵抗力量的核心与旗帜!人称“玄凰将军”,与萧景淮的“修罗侯”遥相呼应。
……
京城,皇宫,御书房。
年近五旬的皇帝李擎,看着暗卫呈上的、来自北境纷繁复杂甚至相互矛盾的情报,眉头紧锁,脸色阴沉。
一边是三皇子李恒的奏报,信誓旦旦指证萧景淮乃前朝余孽、冰璃族之后,勾结外敌,意图不轨,已被镇压,其党羽萧景汐负隅顽抗,聚众造反。
另一边,是萧景汐发布的檄文和通过各种渠道送来的、指控李恒勾结外族、构陷忠良的证据副本。同时,朝中一些素来刚正的大臣,也纷纷上书,请求陛下明察,不可偏听偏信,以免寒了边关将士之心。
“冰璃族……萧景淮……”皇帝喃喃自语,眼神变幻不定。他并非昏君,自然看得出此事疑点重重。萧景淮这些年的功绩和忠诚,他是看在眼里的。但“冰璃族”这三个字,却又触碰到了他内心深处某个隐秘的禁忌。
“陛下,”侍立在一旁的老太监,小心翼翼地开口,“北境之事,扑朔迷离。三殿下与萧侯爷各执一词,但如今萧侯爷重伤昏迷是实,萧景汐聚兵也是实……长此以往,恐生大变啊。是否……派钦差前往调查?”
皇帝沉默良久,缓缓摇了摇头:“调查?只怕钦差未到北境,就已经……”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北境如今已成是非之地,派去的钦差很可能被某一方控制甚至杀害,根本无法查明真相。
他走到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落在北境那片广袤的土地上,眼神复杂。
“传朕旨意。”皇帝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决断,“命镇西大将军王恪,率本部五万兵马,即刻开赴北境,接管防务!同时诏告天下,萧景淮功过暂且不论,令其麾下所有部队,即刻放下兵器,接受整编,违者以谋逆论处!萧景汐……若肯束手归降,朕可念其年幼,网开一面。”
这道旨意,看似公允,实则充满了帝王的权衡之术。派与萧景淮素无瓜葛甚至隐隐有竞争关系的镇西军前往,既是为了稳定局势,防止李恒一家独大,也是为了震慑甚至剿灭萧景汐的力量。而要求萧景淮部下缴械,更是直接瓦解其根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阿姐,你的喜堂我染红了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阿姐,你的喜堂我染红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