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徐光启颔首,“火器改良之事,西洋传教士汤若望等人可助你一臂之力。他们于数理、铸造颇有心得。赴辽之前,你可多与他们往来。至于辽东…”他沉吟片刻,压低声音,“孙承宗孙阁老虽致仕,但其旧部在辽东仍有影响,可善加联络。秦玉容那边,亦需紧密沟通,她在边军之中,是你一大助力。”
这便是徐光启,不仅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更在事后为他指明前路,梳理人脉。沈砚秋心中感念,郑重道:“谢先生指点。”
---
回到略显冷清的侍郎府邸时,已是傍晚。苏清鸢早已等在书房,见他安然归来,一直紧绷的神色才稍稍放松。她默默递上一杯温热的参茶,没有多问。
沈砚秋接过茶杯,呷了一口,温热液体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些许疲惫。“崔应元下狱,魏忠贤暂时蛰伏。”他简单说了一句,算是交代。
苏清鸢点了点头,从袖中取出一份薄册,低声道:“这是根据大人之前吩咐,整理的辽东各卫所主要将领的履历、背景,以及可能与崔应元、崔呈秀有牵连的线索。还有…崔呈秀私盐账目的几个关键证人藏匿之处,也已查明。”
她的动作永远这般细致高效,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已然将许多事情安排妥当。沈砚秋看着那本墨迹犹新的册子,心中微暖。“辛苦了。”他顿了顿,“准备一下,不日我将赴辽东。此番,恐不会太平静。”
苏清鸢抬眼看他,眼神清亮而坚定:“账目、文书、往来信函,妾身会打理妥当。辽东之行,妾身随行。”
她没有询问,只是陈述。沈砚秋看着她,点了点头。有些默契,无需多言。
夜色渐浓,书房里只点了一盏油灯。沈砚秋翻开苏清鸢整理的册子,又铺开辽东地图,就着昏暗的灯光,开始勾勒赴辽后的行动方略。哪些卫所需优先整顿,哪些将领可以争取,火器改良工坊设在何处最为稳妥…千头万绪,需得理清。
不知过了多久,府外传来隐约的更鼓声。沈砚秋揉了揉眉心,放下笔,走到窗边。夜空如墨,唯有几颗寒星疏疏点缀。
洗刷冤屈,获取权柄,只是开始。前路,依旧是迷雾重重,杀机暗藏。魏忠贤的反扑,辽东将门的抵触,乃至皇帝那难以揣测的圣心…无一不是巨大的挑战。
他深吸一口微凉的夜气,目光越过漆黑的屋脊,投向东北方向。那里,是大明最重要的防线,也是他必须要去征服的战场。
窗台上,不知何时放上了一碟新切的梨子,果肉雪白,在昏暗光线下泛着微光。沈砚秋拈起一块,放入口中,清甜的汁水在齿间弥漫开来,稍稍冲淡了唇舌间残留的、属于朝堂斗争的苦涩与铁锈味。
他轻轻叩着窗棂,脑海中浮现出秦玉容军报上那遒劲的字迹,以及徐光启语重心长的叮嘱。辽东,他必将前往。而在这之前,他需要将京城的一切,做个了结,并布下更多的棋子。
就在他凝神思索之际,书房门外传来老管家沈福谨慎的声音:“老爷,门外有一自称兵部军器局大使的人求见,说是…有要事禀报改良火器之事。”
喜欢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