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看官
懂得都懂?
-----
杭州的梅雨天,总是黏腻得让人心烦。
窗外的雨不紧不慢地敲打着玻璃,留下蜿蜒的水痕,像无数条冰冷的蛇在爬行。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潮气,混杂着老宅木料受潮后散发的淡淡霉味。我坐在三叔书房那把吱呀作响的太师椅上,面前的黄花梨书桌积了一层薄灰。
距离青铜门关闭,已经过去了一年。
三百多个日夜,足够让很多事变得模糊,也让另一些事像刺入骨头的碎片,越是刻意忽略,越是钝痛不止。小哥的身影,青铜门后那片吞噬一切的黑暗,还有那句轻飘飘却重逾千斤的“再见”,时常在夜深人静时,毫无征兆地撞进脑子里,让我瞬间清醒,再无睡意。
王胖子劝了我好几次,说小吴啊,人得朝前看,小哥那是去完成他的使命,咱得活出自己的精气神。话是这么说,可他每次来我这儿,拎着酒菜,喝到后半程,自己先红了眼眶,絮絮叨叨地怀念那些地下爬来爬去的日子,怀念小哥那能拧断粽子脖子的手劲。
我知道,我们都回不去了。那个铁三角,缺了最沉默、也是最坚硬的那一角。
三叔留下的这栋老宅,我很少来。每次踏进来,都感觉像是踩在了过去的影子上,三叔的,解雨臣的,还有我那个命运多舛的老爹的。但最近整理一些旧物,不得已,还是得过来。
书房里的东西大多蒙尘,我漫无目的地翻看着,一些泛黄的古籍,几件不起眼的仿古摆件,还有三叔那些神神叨叨的笔记手稿。心不在焉,手指拂过书桌边缘时,指尖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刺痛。
我缩回手,看到指腹上沁出了一颗小小的血珠。凑近书桌边缘仔细一看,那里有一道极其细微的裂缝,若不是这阴雨天木材有些许膨胀,几乎看不出来。而刺痛我的,正是裂缝中露出的一个极其尖锐的角落。
什么东西?我皱了皱眉,找来一把小刀,小心翼翼地沿着裂缝撬动。老旧的木料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终于,一块大约巴掌大小,薄如硬币的物件,从夹层中脱落下来,掉在桌面上,发出了一声沉闷的金属声响。
那是一块青铜碎片。
颜色暗沉,布满了斑驳的铜绿,边缘参差不齐,像是从某个更大的器物上暴力撕裂下来的。碎片的厚度不均,最厚的地方也不过几毫米,拿在手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沉甸手感。
我抽了张纸巾擦掉手上的血,拿起碎片,走到台灯下仔细端详。碎片表面刻着极其繁复精细的花纹,线条流畅而古拙,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律感。我的呼吸骤然一窒。
这花纹……我太熟悉了!
云雷纹!而且是那种独特的、与张家古楼里所见的诅咒纹饰几乎一模一样的云雷纹!
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咚咚地擂着胸膛。张家古楼里的经历如同潮水般涌来,那种被无形之力扼住喉咙的恐惧,族人身上诡异离奇的诅咒,还有小哥背负的沉重命运……这一切,怎么会出现在三叔的老宅里?这块碎片,和三叔又有什么关系?和青铜门,和小哥,有没有关联?
无数个问号在脑子里炸开,让我一阵眩晕。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用放大镜一寸一寸地观察碎片。除了大面积覆盖的云雷纹,在碎片一个相对完整的边缘处,我还发现了一些更细微的刻痕,与其说是花纹,不如说更像是一种……标记或者残缺的文字。
这些刻痕的风格,与我过去接触过的任何中原古文字都不同,带着一种草原民族特有的粗犷和凌厉。我立刻打开电脑,翻出硬盘里存储的各种考古资料和拓片图库,一张一张地比对。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夜色浓稠如墨。书房里只有我粗重的呼吸声和鼠标点击的嗒嗒声。几个小时过去,眼睛又酸又涩,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屏幕上一张模糊的辽代墓志铭拓片,引起了我的注意。
拓片上的部分字符,虽然残缺,但其笔画结构和神韵,与我手中青铜碎片上的刻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辽代?契丹?
我的脑子飞快地转动。辽墓多分布在北方,尤其是内蒙古草原一带。这块来自南方三叔老宅的青铜碎片,竟然指向了千里之外的北疆?这中间到底藏着怎样的联系?
就在我盯着屏幕,心神激荡之际,书桌上的手机毫无征兆地剧烈震动起来,屏幕亮起,显示的名字是——王胖子。
这么晚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掠过心头。我深吸一口气,接通了电话。
还没等我“喂”出声,听筒里就传来了胖子那特有的、带着明显惊慌的破锣嗓子,背景音还夹杂着呼呼的风声,像是在某个空旷的地方:
“天……天真!卧槽!你绝对猜不到我他娘的现在在哪儿!”
“胖子?你慢点说,怎么回事?”我心头一紧。
“内……内蒙古!哥们儿现在在锡林郭勒盟这边的一个鸟不拉屎的草甸子上!”胖子的声音又急又快,还带着喘,“妈的,前两天不是接了个小活吗,帮一老板看块地,说是祖坟有点说道……我寻思着就是个寻常风水问题,就来溜达一圈,谁……谁他妈知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盗墓笔记:青铜门后的终极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盗墓笔记:青铜门后的终极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