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野第二天一早揣着提前准备的伴手礼——两盒包装精致的“溪香绣”香囊,就跟着刘婶往她娘家村赶。刘婶娘家在邻村李家庄,离东河村不算远,骑三轮车半个多小时就能到。路上刘婶还在念叨:“老裁缝姓赵,年轻时在县城国营服装厂当师傅,手特别巧,就是性子有点倔,当年服装厂改制她不愿跟人凑活,才回村开的裁缝铺。你见了面多客气点,别跟人家耍年轻人的急躁。”
程野点点头,手里攥着香囊的盒子又紧了紧。他知道这老裁缝对“溪香绣”有多重要——现在作坊用的布料都是在镇上布店挑的现成货,花色要么太艳要么太素,总跟刺绣图案不搭,要是能让赵师傅专门定制,香囊的质感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到李家庄的时候刚过八点,村里的大槐树下已经聚了不少唠嗑的老人。刘婶熟门熟路地领着程野往村西头走,指着一座红砖墙带小院的房子说:“就是这儿了,你听,里面还响着缝纫机声呢。”
程野刚走到院门口,就听见“哒哒哒”的缝纫机声,夹杂着剪刀剪布的“咔嚓”声。他轻轻敲了敲木门,里面的声音顿了顿,一个洪亮的女声传来:“谁啊?进来吧,门没锁。”
推开门一进去,程野就愣了——院里摆着好几排晒布架,上面挂着各种颜色的棉麻布,浅蓝的像溪水,米白的像云朵,还有带着细小花纹的,风一吹轻轻晃着,满院子都是布料的清香味。正屋门口坐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手里拿着软尺,鼻梁上架着副老花镜,正盯着案板上的布料看,旁边的老式缝纫机上还放着半截没做完的小孩罩衣。
“赵姐,俺来看你了!”刘婶赶紧上前,把程野手里的香囊递过去,“这是俺跟你说的东河村的程野,他开了个刺绣作坊,想请你帮忙做香囊布料。”
赵师傅放下软尺,拿起香囊盒打开,先是看了看盒子上的“溪香绣”logo,又捏了捏香囊的布料,眉头轻轻皱了皱:“这布是镇上布店卖的机制布吧?密度不够,针脚一密就容易起球,绣出来的图案也显不出立体感。”
程野心里一喜,这赵师傅果然是行家,一眼就看出了问题。他赶紧上前一步:“赵奶奶,您说得太对了!俺们现在就愁布料不行,听说您老手艺好,特意来请您帮忙,您要是愿意,俺们想跟您定专属布料,花色和密度都按您的要求来,价钱您尽管开。”
赵师傅放下香囊,又拿起软尺在案板上的布上量了量,没立马答应,反而问:“你们作坊一天能做多少个香囊?要的布料是薄的还是厚的?夏天用的得透气,冬天用的得保暖,不一样的季节布料也得换。”
“现在一天能做三十多个,以后厂房建起来了,一天能做上百个!”程野赶紧说,“夏天主要用薄点的棉麻,透气不闷汗,冬天想做厚点的绒布,里面能装驱寒的香料。俺们还想做刺绣发圈、耳环,也得要不同的布料。”
赵师傅这才抬头正眼打量程野,看他穿着朴素但眼神亮堂,不像那种三分钟热度的年轻人,又看了看刘婶:“你这侄媳妇眼光还行,这小伙子看着踏实。不过俺丑话说在前头,俺做布有规矩——不做偷工减料的活,定好的花色和密度,少一根线都不行;也不催活,好布料得慢慢织,急不来。”
“没问题!”程野赶紧点头,“俺们要的就是好品质,您慢慢做,俺们等着。价钱方面,您说多少就是多少,俺们绝不讨价还价。”
赵师傅听了这话,脸色缓和了些,起身从屋里拿出一本厚厚的布样册:“这是俺之前做的布样,有棉的、麻的、棉麻混纺的,你们看看喜欢哪种质地。香囊的布料不用太宽,一尺二的幅宽正好,省料。花色你们有想法没?要是没有,俺可以按你们刺绣的图案设计,比如薄荷就用浅绿底,艾草就用深绿底,再加点细线条的花纹,不抢刺绣的风头。”
程野和刘婶凑过去翻布样册,里面的布料摸起来都特别舒服,尤其是一块浅绿的棉麻布,像刚抽芽的薄荷叶,看着就清爽。程野指着这块布说:“赵奶奶,这个颜色太适合夏天的薄荷香囊了!要是能在边缘加一点点白色的细条纹,就像薄荷叶子上的纹路,肯定更好看。”
赵师傅眼睛亮了亮:“小伙子有点审美!俺也是这么想的,薄荷图案配白条纹,既显活又不花哨。艾草的就用深绿底,加一点点土黄色的细点,像艾草上的小绒毛,看着就接地气。”
两人越聊越投机,赵师傅当场就答应下来,说先做五十米薄荷布和五十米艾草布,三天后让程野来取,价钱按每米十五块算,比镇上布店的机制布贵五块,但质量好太多。程野当场付了五百块定金,临走时赵师傅还特意嘱咐:“你们刺绣的时候针脚别太密,这种棉麻布透气性好,针脚太密反而容易破,俺到时候给你们带个针脚样板,照着做就行。”
从李家庄回来的路上,刘婶笑得合不拢嘴:“我就说赵姐是个实在人,她肯帮忙,咱这‘溪香绣’的布料问题就解决了!以后咱的香囊从里到外都是好东西,不愁卖不上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时光里的细水流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时光里的细水流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