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骥吓得赶紧停下手中的动作,站在一旁,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周围的工匠们都围过来看热闹,有的忍不住笑了起来:“马骥,你还是别学手艺了,老老实实挑水吧!”“就是,你这双手,不是做细活的料,还是干点粗活比较适合你!”马骥的脸瞬间红透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看着那个被自己毁了的碗坯,心里既愧疚又委屈——他真的很想学好制瓷手艺,可就是做不好。
李师傅看着他,叹了口气:“后生仔,不是我打击你,制瓷这行,不是靠小聪明就能学好的。拉坯要练三年,利坯要练五年,画坯要练十年,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根本成不了气候。你才来几天,就想学会,太急了。”马骥点点头,觉得李师傅说得有道理。他想起王师傅说过的话:“学手艺就像烧窑,急不得,得慢慢来。火候到了,自然就成了。”
从那以后,马骥不再急于尝试拉坯、利坯,而是每天坐在旁边,认真观察工匠们的动作,记住他们的每一个细节。他看到王师傅拉坯时,双脚蹬动脚踏板的节奏很均匀,像钟表的指针一样精准;双手握住泥团的力度很轻柔,像抚摸婴儿的皮肤一样温柔。他看到李师傅利坯时,眼睛紧紧盯着坯体的表面,像鹰隼一样锐利;手中的利坯刀在坯体上轻轻划过,像蝴蝶一样轻盈。
他还主动向工匠们请教,询问他们拉坯、利坯的技巧。工匠们见他态度诚恳,也愿意教他。王师傅告诉他,拉坯时要“眼到手到,心到意到”,眼睛要盯着泥团的变化,双手要跟着泥团的节奏走,心里要想着自己想要的形状。李师傅告诉他,利坯时要“宁薄勿厚,宁慢勿快”,宁愿把坯体修薄一点,也不要留太厚的地方;宁愿修得慢一点,也不要因为追求速度而把坯体修坏。
马骥把这些话记在心里,每天晚上回到自己的小屋里,还会用泥巴练习。他找来一堆普通的泥土,在地上铺上稻草,模仿工匠们的动作,练习拉坯、利坯。虽然他的“作品”依旧很丑,但他却乐此不疲。他觉得,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学好制瓷手艺。
他胸口的挂坠在这时微微发烫,虽然没有吸收到成功的“器韵”,却记录下了他一次次尝试中,那种笨拙却执着的求知能量——像窑火中的火星,微弱却顽强。马骥能感觉到,挂坠的光芒变得越来越柔和,越来越温暖,仿佛在鼓励他不要放弃。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