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
孙策抱拳应声。
“妙才。”
“子孝。”
曹操深吸一口气,下令道:“即刻整军,准备回师。
袁本初兵马已返冀州,我们必须严加防备!”
“喏!”
曹仁、夏侯渊齐声领命。
数日后,
司空府大军启程北归。
孙策与周瑜等人立于城外,目送旌旗远去,直至消失在通往许昌的尘路尽头。
程普难掩激动,颤声道:“曹孟德……真将主公推为徐州牧了?”
“确有此事。”
孙贲、韩当等人皆面露喜色。
昔日豫州牧之名,不过虚衔,仅据汝南一郡而已。
如今却实掌整个徐州,纵为司空府藩属,势力已然不可同日而语。
“公瑾。”
孙策眉头微蹙,忧心忡忡,“你让我全族入质许昌,又竭力奋战,方才换来这徐州牧之位——往后该如何自处?”
“练兵。”
“安民。”
周瑜沉吟片刻,缓缓道:“必须恢复民生,让百姓归心;同时招揽贤士治理地方。
否则,汝南旧日乱象,必将重演!”
“嗯。”
孙策郑重点头。
忽而周瑜又道:“此番曹司空撤军,随行者唯颍川陈氏。
下邳陈氏亦是本地望族,主公不妨加以任用,尤其陈登此人,才具非凡。”
“善。”
孙策欣然颔首。
这些年来,周瑜始终运筹帷幄,虽有胜负,却终究助他在乱局中站稳脚跟。
如今得徐州之地,正可徐图发展。
“公瑾。”
程普忽然发问,满脸疑惑:“大军驻徐,士气正盛,为何曹司空不顺势南下,一举荡平大蜻?”
“南下?”
周瑜摇头,语气冷峻:“无异于自寻死路。
徐州尚未稳固,若贸然深入江南,粮道如何维持?一旦民心反叛,截断补给,数十万将士只怕尽数葬身水网之间!”
“嘶——”
程普、孙贲闻言皆倒抽一口凉气。
韩当仍不解:“既如此,何不允我等出兵攻之?”
“北方。”
“袁本初。”
周瑜眸光一凛,压低声音:“此人已据四州之地,岂容司空府独霸中原?不出一年,河北铁骑必南下渡河。
此时若激怒大蜻,岂非腹背受敌?”
众人默然良久。
“罢了。”
孙策轻笑一声,带着几分自嘲道:“当年我们图谋江东,不正是看中此地江河纵横、易守难攻,才敢与天下群雄对峙?如今江东落在大蜻手里,怎么反倒一个个失了胆气,连旧日志向都忘了?”
“刷——”
帐中诸将神色齐变。
大蜻二字,如寒霜覆骨,仿佛一道永不消散的阴云,无论身在何处、势有多强,始终悬于头顶,令人寝食难安。
“公瑾。”
孙策缓步走向下邳城楼,声音低沉却有力:“从今日起,我上表朝廷,拜你为徐州长史,总揽政务,助我统御三军。”
“谨遵主公之命。”
周瑜拱手应诺,躬身行礼。
“恭喜公瑾荣膺重任!”
程普、孙贲等人纷纷抱拳致贺。
“何喜之有?”
周瑜苦笑摇头:“徐州连年兵燹,田地荒芜,十室九空,百姓流离失所。
眼下当务之急是休养生息,共理残局,谈何庆贺?”
“我等同愿竭力。”
众将齐声应和,俯身而拜。
自此,徐州归治,秩序渐复。
司空府大军凯旋,班师回许昌。
四州安定,袁绍据有北地,势成鼎立。
一封封战报接连传来,震动四方诸侯之心。
尤以刘表、马腾、韩遂、刘璋等人最为惊悸。
中原已定,北方四州亦趋一统,那么南方的霸主又是谁?莫非真要由那令人闻风丧胆的大蜻府执掌天下?
光阴如梭,转眼一月已过。
五月底,交州捷音飞至。
士燮一族尽数伏诛,七郡五十六城尽数归附大蜻。
数万将士深入百越之地,扫清蛮夷,引山民出林,迁入平川定居。
鲁肃以大蜻都督身份,暂表黄齐为交州刺史,设立刺史府署。
同时派遣文吏协助治理,重整户籍,厘清赋役。
此役历时近两年,艰辛异常。
无数大蜻将士埋骨异乡,尸骨难还故土。
而此时,大蜻府早已扩建完毕。
荷塘环绕,回廊蜿蜒,尽纳入后园景致。
正堂恢弘壮阔,可容数百人列席议事。
左右设两排座席,中央高台九阶而上,为主公专属之位。
“主公。”
荀攸起身禀报:“兵部马坊现已购得战马三千余匹,骁骑营亦在高将军主持下初具规模。
然新募士卒……恐不擅骑乘。”
“不是‘不擅’。”
高顺站起,语气凝重:“是根本不会!南人少习骑射,远逊北地。
纵马之时,连缰绳都握不稳,更别说夹腹控马,身形摇晃如醉汉。”
“的确如此。”
吕绮玲披甲腰刀,身为骁骑统帅出席军议,沉声道:“即便我军已有高桥马鞍,可乌桓、鲜卑那些射雕好手,无鞍亦能左右张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