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趟,不只是赴任,更是夷州重归铁腕统辖的象征。
离开军议司后,他即刻前往吏部。
从候补官吏名册与大蜻学府的才俊中,遴选出了刺史府所需的幕僚班子。
同时以“武猛从事”之名,在各郡县启动第五军团的征兵事宜。
五日之后,
才踏入大蜻府。
王虎在前引路,脸上笑意藏都藏不住。
“主公。”
周进步入正堂,躬身行礼。
“坐。”
王炅正翻阅自淮南送来的文书,头也不抬,声音低沉却有力:“这些年在豫章不易啊。
那是咱们起家的地方,百姓心向所系,非心志坚毅者不可镇守。
如今杜双在那里,也是从天岳山一路走出来的兄弟!”
“末将明白。”
周进眼底微热。
这些年来,他曾以为此生再无机会立于王炅面前禀事。
“罢了。”
王炅合上文书,淡淡一笑:“你也是久经沙场的人,若让外人瞧见我大蜻的平海督、夷州刺史这般动情,怕是要说我们无人可用。”
“喏。”
周进应声肃立。
“咕咚”一声,王炅饮了一口茶,继而正色道:“此去夷州,粮种要多带,医师随行,药材务必备足。
学府建设不必急于一时。”
“谨遵令示。”
周进恭敬领命。
王炅又叮嘱道:“治理夷民,恩威并用为上。
教化之事,一年不成便三年,三年不成便十年。
总有一日,他们也能成为我大蜻子民。
劝农兴桑不可懈怠,但也莫要过于仁柔。
这正是我调你前来的用意所在!”
“末将铭记于心。”
周进神色一凛,杀气隐现。
“你也清楚我大蜻从何处来!”
“能打能治之人,尽在军议司中。”
“交州与夷州乃国之咽喉。
今日你能军政一手握,独掌夷州。”
“将来黄齐也会如你一般,执掌交州。
你们必须守住脚下每一寸土地——那是用无数英魂的鲜血换来的。
失之毫厘,何颜面对地下长眠的袍泽!”
王炅目光如炬,言语间满是托付之意。
周进、黄齐、赵毅,三人从未在史册留名。
可他们,却是赤壁初起时最坚实的脊梁。
王炅从未遗忘,始终寄望甚深,盼他们文可安邦,武可定乱,终成大蜻栋梁。
“喏!”
周进朗声应命。
“铿——”
王炅起身,从侧旁木架抽出一柄青锋长剑,郑重递出:“此剑名‘青缸’,原是曹孟德佩剑,亦是当年淮水罢战之证。
他将赤壁刀赐予许褚,等于是将自己的性命相托。
今日我以此剑赠你,愿你守住我大蜻之东疆——夷州。”
“若有寸土沦丧,唯以此剑谢罪。”
周进双手接过青缸剑,神情决绝,立下死誓:寸土不失,人在城在。
“去吧。”
王炅欣慰点头。
“喏。”
周进深深一拜,转身退出大堂。
王虎望着那远去的身影,忽觉心中空落,低声叹道:“这些年,老兄弟一个接一个走了。
不知这一去,还能不能再相见。”
“呵。”
王炅抬手一巴掌拍在他头盔上,笑骂道:“不然我把你派去他军中做个军侯?将来死在夷州,也就地埋了。
反正青山处处可埋忠骨。”
王虎连忙摆手,咧嘴笑道:“末将还得护着主公呢!”
“你这家伙。”
王炅摇头轻笑:“周进出任,我不亲送了。
你叫黄齐、赵毅他们几个送一程。
过几日,我要动身去淮南。”
“喏!”
王虎眼中寒光一闪,应声如铁。
“汝南陈到……”
“斩吴景而后遁江?”
王炅低头看着案上文书,眸光幽深,思绪难测。
周进离府之后,
曾与黄齐、赵毅小聚叙旧。
三人各负重任,事务繁杂,并未多言过往。
他也未曾透露王炅对黄齐另有安排,临别时反倒说得极为沉重,仿佛此去便是永诀,惹得二人又好气又好笑,纷纷斥他矫情。
数日后,
王炅启程南下淮南。
整个大蜻,知晓此行真正缘由的,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七月流火,当王炅再度踏足淮南大地时,寿春城已浸润在夏日余温之中。
寿春都督府内,气氛凝重如铁。
太史慈、董袭等人立于堂下,屏息敛声,不敢妄动。
这些年,王炅身上的威势日渐深沉,仿佛一座不动山岳,连久经沙场的将领都难与其对视,更不必说徐庶、庞统这般初入仕途的年轻人。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