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站起身,拱手道:“以‘指海舰’为先导,先锋战船居中策应,主力舰队紧随其后,三支编队相距十里而行。
若有意外,亦能保全多数将士性命。”
“指海舰?”
荀攸、贾诩等人面露困惑,一时未能反应过来。
征讨交州的军议方略中,何曾提过这般部署?
“这……”
鲁肃目光复杂地望向马钧。
“主公。”
“诸位先生。”
马钧起身环视众人,语气坚定如铁:“牵星之术乃我公输学门新研之法,指南针亦出自我辈之手。
正因其出自吾等之学,故由我们引航最为稳妥。
若我等技艺未精,宁可葬身波涛,也绝不让袍泽因误判方位而覆没于汪洋!只要一切顺利,大蜻必能护我们平安归来!”
“不可!”
王炅猛然抬手制止。
学子者,乃大蜻未来之栋梁。
岂能因验证一项术法,便置于风浪险境之中?
“主公。”
马钧深施一礼,神情决然:“指海之任,实为我众学子共议所定。
古有神农尝百草以救黎民,今有我公输门人,愿以性命证牵星之可行!”
昔者神农舍身试药,济世万代;
今日公输少年请命破浪,以血验术。
此言一出,帐中群臣无不动容,武将低眉,谋士凝神,心中敬意悄然升腾。
“德衡。”
荀攸沉声劝道:“沧海无常,风波难测,你们尚且年轻,恐命丧远洋啊!”
“先生。”
马钧神色坦荡,毫无惧意:“前线兵卒可赴死,我辈学子亦不退缩。
天下儿郎,谁非父母所养?若因牵星失误,致数万将士埋骨深海,我等纵然苟活,又有何颜面立于世间?”
“唉……”
荀攸长叹一声,语塞难言。
诸葛瑾、刘晔皆默然低头。
贾诩眼神微颤,竟生惭色。
他一生谨慎惜命,却位居东阁祭酒之尊;而眼前这些尚在学堂的少年,竟敢以躯体为筹码,践行所信之道。
活了几十载,反被后生照亮心扉——可笑,亦可愧!
“可想清楚了?”
王炅目光如炬,审视着马钧。
“志之所趋,生死不移。”马钧昂首道,“恳请主公成全。”
王炅闭目良久,终是睁眼,缓缓道:“准。
但凡随船出海者,无论将士工匠,皆须留书一封。
不识字者,可托人代笔。
我不盼别的,只望你们回来时,亲手从我手中取回那封家书。”
“喏!”
满帐之人齐声应命。
“子敬。”
王炅目光凛然,下令道:“明日夷州舰试航入海,二月初二龙抬头之日,大军正式启程征伐夷州。
我在大蜻等你们凯旋消息!”
“喏!”
鲁肃抱拳领令。
“都去歇息吧。”
王炅环顾众人,语气转柔:“明日,可是个大事的日子。”
“喏。”
众人躬身退出帅帐。
至于先锋人选、主阵安排,王炅并未多问。
鲁肃身为统辖交州战局的大蜻都督,自有权衡之责。
君主插手太深,反而动摇军心。
帐内顿时清冷下来。
荀攸、刘晔、贾诩等人静坐无言。
面对学子那股锐不可当的胆魄,他们忽觉自己像是旧钟残鼓,少了些生气。
“怎么了?”
王炅扫视一圈,轻声问道。
“主公。”
贾诩抚须苦笑:“不过是见了这些年轻人的锋芒,心内震动罢了。
也为大蜻有此等后继英才,感到欣慰。”
“正是。”
刘晔、诸葛瑾纷纷点头附和。
“呵。”
荀攸摇头轻笑:“我等如暮鼓将歇,而彼辈似晨钟初鸣。
有他们在,何愁大蜻不兴?何惧天下不平?给他们时间,便是给大蜻希望。
待那一日利刃出鞘,赤壁刀光所指,便是四海归心之时!”
“指海舰……”
王炅望着帐外夜色,目光深远,低声道:“可惜此战耗时太久,我无法亲临战场,与他们一同见证牵星之术横空出世。”
“主公明断。”
贾诩正色道:“此役或将历时一至两年,国不可一日无主。”
“的确如此。”
荀攸等人齐声赞同。
跨海作战,攻取交州,自古未有。
以往也就罢了,如今大蜻根基已立,他们绝不敢再让王炅亲身涉险。
“放心。”
王炅抬头一笑:“三大军团尽出,军议司后备将领俱在,国内正值空虚之际,我又岂会轻率登船?”
“喏。”
众人悬着的心这才缓缓落下。
“对了。”
王炅略一思索,开口道:“明日夷州舰下海试航之后,公达、文和、子瑜,你们先动身返回大蜻城。
待二月二誓师完毕,我才会归城。”
“喏。”
三人齐声应命,神色肃然。
“切记。”
王炅语气转沉:“回城之后,务必紧盯荆州动静——尤其是黄祖与刘表之间的角力,还有州牧府对交州的管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