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
荀缉应声答道。
王炅踏入田中,随手掐下一穗,剥开谷壳细细查看:“确实不够饱满,但比起北方一年一熟者,并不逊色太多。
前两季为何没有收割?”
“未曾割取。”
荀缉略显紧张,解释道:“为保完整证据,以便着书传习民间,惠泽万民。”
王炅沉声追问:“你说‘月月可种,月月可收’,究竟是何道理?”
唰的一声,荀缉深揖到底,朗声道:
“正月二月下种者,四五月即熟;三月四月播者,六七月可获;五月六月再植,八九月又成。
其间运用复种、复栽、套种之法,环环相扣,无月中断!”
“太过复杂。”
张昭、王朗等人听得一头雾水。
便是荀攸、诸葛瑾、刘晔、贾诩等才智超群之人,此刻亦面露困惑。
他们精通政务,长于谋略,然出身世家,从未亲历农事,对此自难理解。
“其实并不繁琐。”
荀缉继续道:“所谓复种,便是寻常两熟之法;复栽,则是在头季稻尚在生长之时,便育好第二季秧苗,待收割完毕立即移栽入田,节省生长期;至于套种,乃于第一季稻之间隙先行撒播第二季种子,如此交替不断。”
“因此,才能做到月月有耕,月月有收!”
王炅手指掠过那一片金黄稻海,目光深远,心中激荡不已。
他曾幻想借外力获取高产良种,却不料眼前这些青年学子,竟已亲手摸索出三季轮作之法。
“主公真乃洞悉玄机!”
“主公一语中的!”
荀缉与众多学子激动不已,眼中燃起炽热光芒。
这套耕作体系,他们整整探讨研究了一年光阴。
谁曾想,王炅只是听了几句说明,站在这田埂之上,便将其中精髓剖析得清清楚楚。
“不必多礼。”
王炅转身面对众人,微笑道:“现在可以开始收割了,称量产量,与两熟稻对比数据,整理成册。
别忘了报备专利司,这份功劳,人人有份!”
“遵命!”
众学子欣喜若狂。
“诸位。”
归途中,王炅神色肃然,环视随行重臣:“方才荀缉所言,你们也都听见了。
交州南海、桂林、象郡三地气候温润,土地肥沃,正适合推广三熟稻。
此策利国利民,不容迟疑。”
“谨受教。”
荀攸、刘晔、诸葛瑾彼此对视,眸中光芒闪动。
曾经,对于是否南征交州,他们尚存犹豫。
如今,答案已在风中稻浪里悄然分明。
如今,出兵的时机已然成熟。
倘若能在交州三郡与荆南四郡推广三季稻作,大蜻未来的强盛景象简直难以估量。
“景兴。”
王炅语气凝重地开口。
王朗朗声回应:“主公但请安心,户部定当全力协助军议司,誓将交州纳入掌控。”
“好。”
王炅微微颔首。
张昭望着田间辛勤劳作的年轻学子,不禁感叹:“后生可畏,真乃后生可畏!”
“确实如此。”
乔蕤、王朗等人也纷纷感慨。
“罢了。”王炅笑着摆手,“你们各自去处理政务吧。
文和与公达随我去军议司议事,我有要务需即刻部署。”
“遵命。”
众人拱手领命。
贾诩略显迟疑。
王炅温和一笑,道:“我知你谨慎惜身,并不会派你亲临战阵。
眼下军议司中,也只有子敬一人出任两郡都督,坐镇淮南。”
“谢主公体恤。”
贾诩欣然行礼。
大蜻的前路,充满了无限可能。
或许此地比起徐州更为适宜,也更加安稳。
善于谋划之人,最忌目光短浅。
他所图之天下,远超诸夏十三洲的疆域。
唯有留在此处,方能运筹全局,掌控天下大势。
三季水稻的成功,已初现端倪。
只需荀缉等人整理成册即可付诸实施。
当天,刘晔便率领礼部与大蜻学府农学院着手编纂《大蜻辑报》。
军议司内,门庭若市,英才济济。
贾诩、荀攸、诸葛瑾、刘晔、廖化、黄忠等分列左右。
“主公。”
赵毅自大蜻府匆匆赶来,呈上一份奏策。
“文和。”
王炅将文书递至贾诩面前,郑重道:“大蜻授你为军议司东阁祭酒,子敬调任西阁祭酒,位列军谘祭酒之下,另兼司天监副监。”
“谨受命。”
贾诩双手接过文书。
东阁祭酒一职,地位等同昔日鲁子敬,又兼司天监要职,位高权重。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