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亦道:“此人反复无常,难以共事!”
“主公。”
荀攸忽然开口,“在出兵淮南之前,曹孟德曾举荐刘备为豫州牧,命其驻军沛国,看来徐州急于摆脱困境。”
“刘玄德……”
王炅眸光微沉,“此人不可小觑。”
他缓声说道:“子敬曾言其有高祖遗风,但我以为,此人厚积薄发,胸怀宽广,一直在等待时机。
如今吕布此举,也在情理之中。”
“主公。”
赵毅补充道:“我军征讨淮南期间,刘备在沛国暗中招募士卒逾万,悉数交由关羽、张飞操练整备。”
“哒。”
“哒。”
“哒。”
王炅指尖轻叩案几。
比起曹操,他对刘备更存戒心。
此人屡败不馁,百折不屈,无论前世今生,终将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大蜻自立以来,从未有过真正盟友。
即便此前与曹操联手讨伐袁术,也不过是彼此默契,甚至还是因他曾点拨郭嘉,才促成那场蚕食之战。
如今是否真要与徐州结盟,共制许昌?这一步,值得吗?
“主公?”
刘晔见其久未言语,忍不住轻唤。
王炅回神,微微一笑:“先由主客司接待,若他们求见,可引入大蜻府,按寻常使节之礼即可。”
“遵命。”
刘晔领令退下。
“景兴。”
王炅正色道,“户部务必年前完成淮南、庐江两地户籍清查与田亩分配。
明年工部与大蜻学府将派人前去筹建学堂、书院,不能耽误。”
“谨记。”
王朗肃然应诺。
王炅又道:“工部与大蜻学府公输堂的学子,需多钻研海船建造,尤其要打造能远航海外的巨舰,此事列为头等要务。”
“出海?”
乔蕤眼中闪过惊讶。
王炅点头:“江东至交州山岭连绵,陆路行军艰难险阻,唯有走海路最为便捷。”
“明白!”
乔蕤目光炯炯,顿显振奋。
王炅再道:“新型织机的研发也不能停滞。
工匠乃强国之基,若无激励奖赏,谁愿倾心竭力?故六部合议设立‘专利司’,凡百姓或学子创制新器、撰写专书者,皆予以登记保护,并给予重赏。”
“专利司?”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未能领会其意。
王炅缓缓说道:“凡是我所发明的东西,若没有我的首肯,民间不得私自生产买卖。
而专利司的职责,就是保障这些创造者的权益,明白吗?”
“主公。”
乔蕤皱眉问道:“这样做,岂不是把好东西藏起来,难以惠及百姓?”
“你错了。”
王炅语气沉稳:“世人奔波,多为利来。
倘若我今日写出一部新书,交由大蜻司业刊印发售,从中获取收益,同时将学问传遍天下,那岂不正是激励天下文人着述的动力?”
“明白了。”
乔蕤顿时醒悟,躬身应答。
王炅继续道:“再比如,若我造出八牛弩,能增强大蜻军力,兵部自然该给予奖赏。
如此一来,百姓与士子争相创新,何愁不能重现数百年前百家争鸣的盛况?又怎会停滞不前!”
“喏!”
张昭、诸葛瑾等人齐声领命。
王炅深吸一口气,下令道:“择日让六部拟定细则,呈报于我,我要亲自审阅修改,以鼓励我大蜻百姓与学子勇于开拓!”
“喏!”
众人再次应诺。
“暂且就议到这里。”
王玑沉声道:“子扬留步。”
“喏。”
众人依次退出正厅。
“主公。”
刘晔低声询问:“可是关于徐州使节的事宜?”
“不是。”
王炅摇头,从案上取出一张纸,微笑道:“你还记得礼部职责里提到的‘大蜻辑报’吗?”
刘晔点头:“确有其事,只是此前一直不解这辑报究竟为何物。”
“所谓显学。”
王炅递过那张纸,郑重道:“其实便是多种辑报合而为一,专门讲述我大蜻的好政举措和民生详情,面向百姓发售传播。”
“原来如此。”
刘晔低头翻阅着手中的纸页。
大蜻辑报——这是王炅早有的构想。
纵观华夏历史,最早的官方报纸出自大唐。
如今他不过将这一制度提前了几百年,并将其作为大蜻施政理念的窗口,消除各地百姓对新政的抵触之心。
“主公。”
刘晔边看边说道:“这份辑报详细记录了淮南收复后的变化,还阐述了抚恤政策的用意,甚至收录了些奇闻轶事,语言通俗易懂!”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