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一次见识到了大蜻体制中新设的官署——既非六部旧制,也不类军议司,竟是从未听闻的名目。
“子扬。”
王竫转头看向刘晔,含笑吩咐:“即刻为主客司安排一处宅院,供公达一家安居。
大蜻书库与学府,尽向荀缉开放。
若他日欲归,亦不强留。”
“领命。”
刘晔躬身退下。
“散会。”
王竫挥了挥手。
“喏。”
文武依次退出厅堂。
刘晔随即引着荀攸父子前往主客司安置之处。
“主公。”
赵毅望着荀攸一家远去的身影,低声问道:“司天监已暗中查访荀公达近一年,此人原是曹孟德所遣。
为何今日不但不加责问,反而以礼相待?”
“结盟?”
“共取淮南?”
王竫冷笑:“曹操根基在兖州,伐袁术易如反掌。
我们若此时与他联手,不过是替他人火中取栗。
张昭、王朗今日力主休战屯田,便是有意让荀攸看清——大蜻至少两年内不会轻启战端。”
“原来如此。”
赵毅顿时醒悟。
王竫面色一肃,低声道:“你速传令周进,命豫章商路全力拓展至长沙、江夏,可大量收购荆州丝绸、酒醪,运回江东销售。”
“遵命。”
赵毅领令而去。
“曹孟德……”
“中原俊杰。”
王竫立于门畔,遥望陈留方向。
明年,将是曹操崛起之年。
可惜江东地狭势孤,难以北图,唯有积粮固本,隐忍待时。
当夜。
主客司所属院落内。
荀攸一家用罢晚饭,默然良久。
“夫君。”
阿鹜眼中泛光,轻声道:“这大蜻不同寻常。
今日我见其府中两位女子,言辞从容,见识广博,开口论天下局势,闭口谈百姓疾苦,竟无半分脂粉俗气。”
“父亲。”
荀缉苦笑中带着坚定,“我想入大蜻学府读书。”
“哦?”
荀攸目光复杂地望向妻儿。
“嗯。”
荀缉用力点头。
江东,彻底颠覆了他对乱世的认知。
这里的安宁富庶、百业兴旺,学子怀抱典籍高呼为民请命,哪里像是战火纷飞的年代?分明是他心中所向往的太平景象!
“唉……”
荀攸长叹一声。
荆州虽富,却无此安定。
中原群雄逐鹿,北方豪杰并起,可那些幕府僚属,又有几人怀揣治世之志?
“父亲。”
荀缉声音低沉,“孩儿察觉,我们的来意早已被政南将军洞悉。
他非但未加防备,反而让我们列席议事,其实是想告诉我们——大蜻就在这里,不怕任何人试探;但凡有才之士,皆可择木而栖。”
“真的如此?”
荀攸心头震动,久久不能平静。
荀缉望着大蜻府,眼中光芒闪烁:“孩儿从未见过这般清明之世。
圣贤之道本应开启民智,如今诸家却将学问束之高阁,愚昧百姓,大蜻不正是先贤梦寐以求的乐土吗?”
“早些歇息吧。”
荀攸默然思忖,转身步入内室。
是留在江东,还是重返兖州?这抉择牵动着他日后的命运。
荀氏出自颍川望族,自可择明主而依,逐鹿一方。
但若投身大蜻,则等同于随王炅背离正统;而曹操乃天子亲命之兖州牧,名分昭然,两者岂能并论?
纵使大蜻强盛,终究未举仁义之旗啊!
次日清晨。
院门轻响,被人叩开。
庞统领着一脸无奈的诸葛亮登门而来。
“士元兄。”
荀缉拱手行礼:“家父与母亲已往城中游赏去了。”
“无碍。”庞统朗声笑道,“今日特来寻你。
这位乃是刑部左侍郎诸葛瑾之弟,他愿带我们前往大蜻书库观览典籍,快走吧!”
“久仰孔明。”荀缉连忙见礼。
诸葛亮点了点头,当先行步:“大蜻书库非比寻常,常有百姓与官吏在此读书习学,你们进去后切莫喧哗。”
“晓得。”庞统满不在乎地应道。
不多时,
三人抵达书库。
一座两层楼阁矗立眼前,四壁皆设木架,层层叠叠堆满书卷。
楼下广堂陈设桌椅,供人静读休憩。
“呵……”
庞统与荀缉几乎同时倒抽一口凉气。
书库之宏阔,远超二人想象。
如此壮丽楼宇,竟只为百姓读书所用?其豪奢程度,竟胜过大蜻府邸!
“先生请。”
诸葛亮在门口躬身递上一块学子凭证。
“大蜻学府?”管事微怔,“学府尚未建成,其中学生多由豫章学院升迁而来——你此前在豫章求学?”
“正是。”诸葛亮恭敬作答。
“进吧。”管事收下凭证,叮嘱道:“酉时闭门,严禁毁损书籍,不得携出,室内须保持肃静。”
“谨遵吩咐。”诸葛亮应道。
“咕噜。”
庞统喉头滚动,目光灼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