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覆!”
孙策眼眶泛红,声音哽咽。
“主公。”
黄盖昂首直视,神情决绝:“彭泽之败,罪在我身。
此战秣陵,必须攻克!若再拖延,兵疲将损,再无资格与王政南争雄江东!”
“准。”
孙策重重握拳,声音低沉却坚定:“明日,由你领军先登。”
那是誓破坚城的承诺。
明日,将是总攻之日。
若仍不克城,便只能向丹阳撤军,另图后计!
……
当夜。
杀机暗涌,笼罩江东。
秣陵、丹阳、当涂三地,风云将起。
这一役,王炅将司天监之力运用至极。
时机拿捏,分毫不差。
三处战事,将在一日之内同时爆发。
夺当涂,断孙策归路;袭丹阳,歼袁胤主力;而围城已久的孙策,也将于明日被州牧府大军迎头痛击。
这便是情报之利,也是司天监真正的价值所在。
子时。
夜色如墨。
残月隐没,余光朦胧。
淮南军营万籁俱寂,将士尽入梦乡。
数百黑影悄然推进三里。
“轰——”
“轰——”
“呜呜——”
战鼓轰鸣,号角撕裂长夜。
仿佛天地都在这肃杀之音中颤抖,万物失色。
丹阳大营内,淮南军士卒从梦中惊起,仓促翻身下榻,披甲执戈,疾步出营列阵。
自赤壁军在五里外扎寨以来,他们日夜戒备,日间巡查不断,夜里枕戈待旦,不敢稍有松懈。
此刻鼓角齐鸣,杀气弥漫,将士们心头如压重石,纷纷聚于辕门之外,神色紧绷。
中军帐中,袁胤双目布满血丝,掀帘而出。
一名偏将迎上前来,声音沙哑:“将军,并无敌袭!”
“无人来攻?”
袁胤眉头骤皱,眼中掠过一丝惊疑。
那将打了个盹,强撑精神道:“末将已遣斥候四探,确无兵马靠近,唯二里外发现些许踪迹。”
“不攻城,却擂鼓?”
袁胤低声自语,心中已有揣测。
偏将回头望向整装待发的队伍,嗓音干涩:“将军,让弟兄们歇息片刻吧。”
“嗯。”
袁胤轻轻点头。
“归营。”
偏将挥手传令,士卒陆续散去。
“王政南……”
袁胤立于帐前,凝视赤壁方向,目光如刀。
仿佛能穿透浓夜,直抵敌营深处。
疲兵之计罢了——明摆着的阳谋。
明知对方只是虚张声势,却不得不应,因谁也无法断定下一波鼓响是否真是冲锋号令。
唯有时刻备战,方能应对突变。
可这般反复折腾,纵是铁打的汉子也熬不住。
丑时三更,寒意正浓。
淮南军刚卸甲安寝,困意袭来。
忽而鼓声再起,号角复鸣!
这一次,士卒们双眼通红,怒骂不止地冲出营帐列阵,等了许久,又接到收兵回营的命令。
寅时、卯时,接连两个时辰,皆是如此。
鼓起人动,鼓歇人散。
至辰时天光破晓,晨曦洒落大地,战鼓依旧震得地面微颤。
众人早已无力再卧,只能拖着疲惫身躯起身造反,准备新一日的巡防。
此时,秣陵城外。
原野之上,孙策大军列阵以待,攻城器械推至阵前。
昔日两万雄师,如今仅余一万两千残部,连番强攻留下的累累伤痕刻在每个人脸上。
距城五百步处,三千精锐被选为登城先锋。
云梯高耸,劲弩森然,铠甲在晨光中泛冷。
黄盖怀抱头盔,缓步穿行于队列之前,脚步沉重。
他环视一张张年轻而决绝的脸庞,沉声道:“此战久攻不下,军心浮动,尔等可惧?”
“无畏!”
“不怕死!”
三千死士齐声怒吼,声震四野。
“好!”
黄盖仰天大笑,抬手直指前方硝烟笼罩的秣陵城楼,厉喝:“昨夜我亲请为先登主将,尔等皆是我麾下部曲,可愿随我踏城而上,取樊能首级,诛笮融性命,共夺不世之功?”
“杀!”
“杀!”
“先登破城!”
“将军领军,所向披靡!”
众士目光灼灼,热血沸腾。
黄盖既亲自率队登城,他们岂能退缩?
同为血肉之躯,生死一线;可若侥幸破城而还,封赏荣耀足以光耀门楣,家族永昌!
“咔!”
黄盖扣紧头盔,转身望向中军。
马蹄声起。
孙策策马而出,坐骑昂首嘶鸣。
他目光如炬,扫过三千死士,高声宣令:“凡率先登城者,赐牛羊千头,战马百匹,黄金百斤!斩樊能、笮融者,拜丹阳都尉,世袭其职!”
“主公万岁!”
“将军威武!”
将士举戈狂呼,气势冲霄。
如此重赏,哪怕九死一生,也值得拼上一命。
秣陵城头,守军面色惨白。
攻城一方祭出先登死士,分明是要毕其功于一役。
在黄盖与孙策的激励之下,三千勇士杀气腾空,风云为之变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