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想起春秋战国时,田单仅凭两城残兵,以火牛阵击退五国联军。
如今季汉虽处境艰难,却比当年齐国更有胜算。
若能在此战中除掉曹舒,使曹操后继无人,局势必将逆转。
诸葛亮再次点头。
此计虽妙,但诱敌谈何容易。
马谡继续献策:先生不妨让学生担任疑兵。
拨我两万兵马,在石锤山设防。
此处乃曹军必经之路。
届时先生可率主力与孟获蛮兵,绕至敌后。
前后夹击,必能大破曹军!
诸葛亮投来赞许的目光。
此计确实可行,关键在于守将之能。
若赵云尚在,石锤山非他莫属。
可惜...
马谡既是献策之人,由其驻守倒也合适。
见诸葛亮仍有迟疑,马谡郑重道:先生明鉴,学生岂敢以军国大事儿戏。
“老师若是不信 , 愿当面立下军令状!”
“若守不住石锤山, 甘愿受军法处置!”
……
马谡的兄长马良,在江夏之战中随刘备一同阵亡。
马良作为江夏马家长子,素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
虽非神话中的神笔马良,
但与诸葛亮年岁相仿,乃是多年故交。
自马良死后,诸葛亮待马谡如亲弟。
此刻见马谡执意立状,诸葛亮不禁动容。
幼常,不必如此。
诸葛亮轻叹道。
马谡却坚持己见:
丞相,末将此前未曾领兵。
若贸然统军,恐将士不服。
立此军令状后,
既可激励末将,亦可服众。
诸葛亮只得默许。
他对马谡的才能确有信心,
只是欠缺实战经验。
见马谡如此坚决,
诸葛亮不便再劝。
最终拨付两万兵马,令其驻守石锤山。
……
与此同时
曹舒率军南下葭萌关后,
迅速展开部署。
凭借暗卫提供的情报,
加上高清地图辅助,
虽不敢说了如指掌,
但至少不会迷失方向。
不过,
踏入蜀地后,
曹舒突发奇想:
何不让邓艾走阴平小道奇袭成都?
可惜阴平位于汉中,
此计暂不可行。
然而邓艾与姜维胆识过人,
竟先后 欲寻小路偷袭成都!
曹舒正欲安排,
暗卫急报:
马谡已立军令状,
率两万兵马进驻石锤山,
若失守甘愿受罚。
曹舒一时语塞。
历史的轨迹似乎总有其自我修正的力量?
即便因他的干预,许多事情已偏离原本的方向。
可有些人依旧执迷不悟,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
比如马谡。
军令状?呵,熟悉的戏码。
石锤山的地势与街亭如出一辙,皆是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
但能否守住,全看将领的本事。
若换作郝昭这等善守之将,自然不在话下。
至于马谡……难说。
思及此,曹舒当即下令:邓艾、姜维各率一支蛮兵,绕至石锤山后方,断其水源与粮道。
正面强攻的任务,则交给了张合。
这也是曹舒的一点恶趣味——
让张合击败马谡,岂不比亲自出手更有格调?
况且,张合是何等人物?马谡又算什么?
二人实力悬殊,天壤之别。
再加上邓艾、姜维从旁策应,此战张合想输都难。
……
石锤山上,马谡布阵已毕。
曹军南下,他心中暗喜。
对年轻气盛的马谡而言,此战正是扬名立万的绝佳机会!
毕竟,此次曹军主帅是曹舒——
连先主刘备都未能击败的对手。
若他能一举击溃曹舒……
想到这里,马谡愈发亢奋,彻底放飞自我。
他将副将王平赶到山脚,不屑道:
“王平,你大字不识,懂什么兵法?”
“老老实实在山下守着便是。”
王平虽出身行伍,却不愚钝。
马谡的傲慢令他愤懑。
显摆学问?有何意义!
更令他不安的是,心底隐约泛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王平心中暗想,这马谡或许是个只会坏事的主儿。
不过,他自然不会当面和马谡说这些。
毕竟马谡早已立下军令状,又是丞相的门生。
若直言不讳,恐怕还会惹得马谡恼怒。
于是,王平索性带着少量兵马,下山驻守,省得麻烦。
而马谡的荒唐举动,很快接二连三地出现。
赶走王平后,马谡便命人在山上大张旗鼓地扎营。
明明有些营帐根本用不上,他却仍坚持派人驻扎。
说到底,除了显摆,更多的是想收买人心。
马谡从书中学到,善待将士能让他们更加拥戴自己。
于是,他便下令多搭帐篷,好让士兵们睡得宽敞些。
这想法本意或许不坏。
可马谡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
帐篷又不是他自己动手搭的,全得靠士兵们出力。
结果,将士们本就因行军疲惫不堪,还得额外搭建营帐。
更倒霉的是,老天爷似乎也看不下去了,偏在这时下起了大雨。
“哗啦啦——”
雨水倾盆而下,士兵们无处可躲,浑身湿透。
这下,士气非但没提升,反倒让众人对马谡更加不满。
有些性子直的士兵甚至直接骂他靠关系上位,只会折腾人。
马谡气得不行。
喜欢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