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昭,江东商贾不可尽信。”
“务必钱货两讫,方能交付蜀锦。”
董允郑重颔首。
诸葛亮麾下的董允才干出众,此次蜀锦销售事宜正是由他经手。
诸葛亮此举实为防范益州世家从中渔利。若将蜀锦交予世家经营,必遭层层盘剥,朝廷所得必然锐减。董允执掌此事,账目往来清晰可查,杜绝了 之弊。
正当诸葛亮期盼蜀锦贸易带来丰厚收益之时,尚书令府中的李严却对着一封书信陷入沉思。刘禅登基后,诸葛亮拜相,李严则出任尚书令一职。若非与张松缺席,此位本应优先授予二人。
这封书信正是来自张松。自汉中之战后被曹军所俘,张松在曹舒安排的战俘营中饱受磨难。但真正击垮他的,是刘备的阵亡。当年正是刘备的枭雄之姿,促使张松背弃刘璋。如今刘备殒命江夏,张松的抱负随之破灭。
现实的考量取代了理想,在曹舒劝诱下,张松决意改换门庭。这封致李严的书信,正是为策反这位益州重臣。当下益州朝堂,除刘禅、诸葛亮外,就数以尚书令李严权势最盛。作为益州派领袖,他在本土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此刻,李严面临着艰难抉择:是继续效忠蜀汉,还是转投曹魏阵营?常言道背靠大树好乘凉,但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道理同样值得深思。
李严在益州权势显赫,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然而若归顺曹魏,这份尊荣便将烟消云散。
可若不降——
待曹军铁骑踏至,等待他的结局同样黯淡无光。
可恨!
为何偏要本官作此抉择?
李严抱头苦思,心绪纷乱如麻。
若先主尚在,他断不会起二心。
但如今龙驭宾天,纵使孔明竭力支撑,终究难改少主庸碌的事实。
从刘禅身上,他看不到半分中兴汉室的希望。
既如此,何不早谋退路?
连张松都已归顺,他李严又有何不可?
思及此处,李严终于提笔在密信上落款。
此刻诸葛亮正调集粮草准备出征。
作为朝中重臣,李严奉命留守成都护卫幼主。
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待孔明率大军开拔,成都守备空虚。
以他之权势,若要行事,何人能阻?
更妙的是——
往常坐镇成都的赵云也已奔赴前线。
如今刘禅身边,除却关兴、张苞等黄口小儿,再无真正的心腹老臣。
至于那两个将门之后?
李严嗤之以鼻。
虎父犬子罢了,岂是他这沙场老将的对手?
......
相父不必再推辞,就让儿臣再送一程。
成都郊外,刘禅执意将诸葛亮送至三十里亭。
少年天子虽少不更事,待丞相却如严父般恭敬。
这或许源于 在世时,常因他学业荒废而请托孔明严加管教。
在诸葛亮的劝解下,刘禅终于免于受罚。
刘禅并非愚钝之人,表面木讷实则心如明镜。自父亲刘备离世后,他接手了这个棘手的局面,却无力独自应对。唯有相父诸葛亮,才是他最大的依靠。
如今诸葛亮即将率军出征,虽在成都留下关兴、张苞及李严等人辅佐,但在刘禅心中,无人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望着眼眶泛红的刘禅,诸葛亮费尽口舌才将他劝回宫中。目送诸葛亮远去的身影,刘禅顿感孤寂。而诸葛亮又何尝不孤独?昔日挚友刘备、关羽、张飞,以及赵云、魏延等人皆已不在益州,全凭他一己之力支撑大局。
汉中,南郑城内。当诸葛亮出兵之际,曹舒也抵达此地。见到远道相迎的叔公夏侯渊,曹舒谦逊道:叔公不必如此隆重,小辈当不起这般礼遇。夏侯渊佯怒道:这是什么话?老夫想见见侄孙还不行吗?况且今日前来,可不单是为了迎接你。说罢侧身让开,露出身后的赵云。
子龙将军!曹舒面露喜色。他向来欣赏赵云,不愿见这位名将殒命沙场。先前随口嘱咐夏侯渊招降蜀军,没想到叔公竟真将赵云带来。赵云略显局促地行礼:见过舒公子。不知翼德将军可还安好?原来途中夏侯渊已告知赵云,张飞仍在人世。自被俘后,因夏侯涓与张星彩的关系,曹舒未处死张飞,只将其安置在劳改营。后闻刘备死讯,张飞曾多次欲自尽。
张飞最终被众人劝阻。
目前,他仍在劳动改造营中接受改造。
考虑到张星彩是张飞的女儿,曹舒始终没有过分苛待他。
见赵云问起张飞,曹舒笑道:
“子龙将军说得不错。”
“张飞虽是我军俘虏,但毕竟与我军有亲缘关系。”
“再加上我的妾室张星彩是他的女儿。”
“他在我曹营并未受到亏待。”
曹舒特意说明张飞的处境,正是为了让赵云安心。
“好,如此我便放心了。”
赵云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得知张飞还活着,他心中自然欢喜。
然而,投降曹营终究是无奈之举。
察觉到赵云的心思,曹舒微微一笑:
“子龙将军,可愿为云长将军 ?”
“嗯?”
“舒公子的意思是……?”
赵云并非愚钝之人,心中已有猜测,但仍想确认。
“哈哈哈,子龙将军,除了你之外。”
喜欢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