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曹操坐镇后方,曹舒得以安心领兵出征。
此番出征阵容颇为可观:
邓艾、姜维、黄忠、庞德、甘宁、徐盛等将领悉数在列。
张合与徐晃两位大将亦归曹舒直接调遣。
军师幕僚中,除却杨修之外,陆逊(现名陆议)也随军参赞。
曹舒对出征人员皆做了周密部署。
此次统兵十万南下,多为昔日荆州战场旧部。
大军集结神速,仅一日便整装完毕。
旌旗招展的军队自许昌开拔,经长安取道斜谷入汉中,再经葭萌关直指益州。
成都皇城大殿内,诸葛亮正主持朝议。
刘禅虽端坐主位,却对政事兴致寥寥。
比起朝堂政务,这位天子更愿与蟋蟀为伴。
国事重担,自然全落在诸葛亮肩头。
今岁蜀地丰收可喜。诸葛亮环视群臣道,
然对外商贸仍需着力。
此言一出,众臣皆凝神静听。
蜀锦乃益州独有珍品,其贵重堪比后世黄金。
无论江东士族还是中原豪阀,皆以蜀锦为贵。
纵使三方交恶,商贸往来却从未断绝。
物稀为贵,正是这独一份的珍品,给了诸葛亮极大的运作余地。
这使得蜀地与中原、江东的贸易往来始终不曾中断。
此外,蜀锦的销售方式及定价皆由诸葛亮一人定夺。
他目光扫过众人,将他们的疑惑尽收眼底,随后笑道:
“诸位,本相欲在蜀地推行一种新货币。”
“自今日起,凡江东、中原商贾入蜀购锦,皆须以此新币交易。”
此言一出,众人愈发不解。
尽管中原、江东与蜀地三分天下已逾十载,但三者通行的仍是光武帝刘秀时期的铜钱——此乃大汉统一货币。
如今诸葛亮竟要发行新币,更令其与蜀锦绑定,此举意义重大,却令众人一时难窥其深意。
见众人困惑,诸葛亮解释道:
“诸位,我蜀汉仅据益州,兼有交州、南中,实力仍逊于曹操、孙权。”
“虽握有蜀锦之利,然其余货物并无显着优势。”
“既如此,何不借蜀锦之利,扩其势以制曹、孙?”
“新币名为‘直百钱’,其价当旧币百倍,而铸造成本与旧币相仿。”
“以直百钱结算蜀锦,便可从曹、孙手中兑回更多旧币!”
话音未落,满座皆惊——
此乃利国利民之良策!
所谓“利国”,自是利于蜀汉;而“利民”,实为益州世家之利。
财富之诱,谁能抗拒?
若以直百钱交易蜀锦,便能用一铜钱之价,换得曹、孙百枚铜钱!
虽仅限蜀锦一途,仍是一笔惊人收益。
单是世家大族每年购置蜀锦华服之资,便已非同小可。
蜀锦的价格究竟几何?还不是蜀地一方说了算?
众人听闻,无不欢呼雀跃。
就连坐在上首的刘禅,心中也激动万分。
他的相父,果然非同凡响!
然而,诸葛亮并未察觉——
大殿角落处,两名宫女模样的人,正悄然记下他所说的每一句话。
……
汉中军营内。
曹舒收到暗卫从蜀地传来的密报,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以直百钱收割财富,诸葛亮终究还是走了这条路。
历史上蜀汉初立时,他便用过此策。
此法效果如何?
若按理想情况,可谓精妙绝伦。
然而世事无常,人心难测。
直百钱亦是如此。
若真如诸葛亮所愿,蜀锦每年能为蜀地带来丰厚收益。
可他低估了人性之贪。
利益再大,也抵不过某些人的野心。
益州世家若老老实实配合,本可获利颇丰。
但他们既知方法,何必再受朝廷盘剥?
若私自运作,岂非赚得更多?
于是,历史上的局面逐渐失控——
起初,直百钱与蜀锦挂钩之策确实奏效。
可后来,益州世家为谋暴利,纷纷自立门户。
供应蜀锦时故意减少数量,使朝廷所得寥寥,自身却盆满钵满。
此情此景,与明末晋商走私敛财如出一辙。
他们攫取的财富越多,朝廷与百姓所得便越少。
待诸葛亮逝世,此策更遭彻底破坏。
而今——
面对诸葛亮的贸易货币之策,
身为穿越者的曹舒,自有应对之策。
欲使蜀锦成霸权特产?
无妨。
只需命暗卫暗中拉拢益州织户,令其向中原供货即可。
不过,眼下南征在即,此计倒非当务之急。
攻克益州后,蜀锦便能源源不断地获取。
喜欢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