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荀采不是女子,恐怕早已跻身当世顶尖谋士之列,堪称女中管仲!
此计不仅能揪出幕后之人,更能一举清除曹营内部的不安因素!
……
与此同时——
许昌城外,一处农庄内。
王凌推门而入,笑意盈盈。
“彦云,你可算来了。”
屋内除了王凌,还有几名衣着华贵的世家家主——
范阳卢家的卢纾(卢植之子)、博陵崔家的崔林、南皮辛家的辛毗、云中孙家的孙资!
五人皆在朝中身居要职,尤其孙资,刚被曹操擢升为中书内丞,掌管部分机要文书。
待王凌落座,崔林率先开口:
“诸位,我们背后的家族多年未曾联手。”
“如今生死攸关,谁都不该有所保留。”
卢纾笑道:
“家父在世时常说,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头恶狼!”
孙资点头附和:
“我云中孙家好不容易才有今日。”
“若让那人成为嗣子,孙家恐怕又要被打回原形!”
王凌笑道:
“诸位如此齐心,王某自当尽力。”
“但别忘了,荀令君可不好对付。”
“况且,以那人的狡诈,若许昌生变,他必会立刻从荆州挥师北上。”
“如何抵挡他的反扑,才是真正的难题!”
众人交谈之际,唯有辛毗始终不发一言。
他们口中的,正是曹舒。
在座五人皆出身河北世家。原本河北世家以弘农杨家为首,但杨彪老谋深算,早已带着杨家投靠曹舒,成功洗白。其余河北世家大多押注曹植,不料曹植迅速失势,还连累清河崔家覆灭。
吃一堑长一智,河北世家明面支持曹彰,实则暗中观望。然而随着曹舒继位之势愈发明朗,他们愈发焦虑。曹舒身边已有颍川荀家、弘农杨家、琅琊王家及曹氏宗亲支持,即便他们现在投靠,也只能位居末席。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若真如此,他们身后的家族必将没落。这是河北世家绝不能接受的结局。因此众人达成共识: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曹舒得势,必须合力除掉这个威胁。
直接起兵 自然行不通,他们并非要背叛曹营,只是要阻止曹舒继位。既然不能硬来,就只能借刀 。能臣抵之与公孙渊的谋划,背后就有河北世家的暗中支持。
不过河北世家心知肚明,这两人不过是他们手中的棋子。别看他们现在声势浩大,待曹操率军从河西走廊回师,公孙渊与能臣抵之根本不堪一击。这两人真正的价值,在于调离留守许昌的夏侯惇军团。只有许昌兵力空虚,河北世家才能顺利实施下一步计划。
河北世家从未觉得自己背叛了曹魏阵营。
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在匡扶正道,行清君侧之举。
曹操昏聩,竟越过子辈直接册立孙辈为继承人。
身为忠良之臣,河北世家自然要阻止这等荒唐行径!
众人越说越是激愤,唯有辛毗眼中忧虑愈深。
河北世家聚集于此,除维护自身利益外,更因司马氏暗中推动。
司马家族身份特殊,既属河北派系,又与河南世家交好。
在司马防父子接连游说下,河北世家才同仇敌忾采取行动。
生性谨慎的辛毗总觉得,这般举动犹如玩火 。
......
归家途中,辛毗远远望见女儿立于府门前。
宪英为何在此等候?
辛宪英轻叹:父亲,我辛家须早作打算,否则祸患将至。
......
辛毗急忙携女入内室详谈。
此话从何说起?我辛家十余年来恪尽职守,何来灾祸?
实在怪不得辛毗紧张,只因女儿向来料事如神。
建安九年曹操攻邺时,辛毗投入曹营。其兄辛评原为袁绍谋士,袁绍死后仍效忠袁谭。
当年年幼的辛宪英便劝父亲:伯父虽忠,非良主也。最终促成辛毗夺取家主之位。
辛家若追随袁氏效忠,恐难逃日后清算。
辛毗深觉女儿所言极是。
他毅然召集族中长老,联手废黜了兄长辛评的家主之位。邺城战事初起,辛毗便率众开城归顺曹操。
自此辛家声名鹊起,从河北二流世家跻身顶级门阀,更得曹操鼎力扶持。
然曹营之中,河南世家根基深厚,河北世家唯有押注继承人,方能争得话语权。作为新贵,辛家自然与河北世家同气连枝。
可如今河北世家竟欲谋害曹舒——这位丞相最中意的继承人。辛毗越想越觉此事凶险万分。
经女儿点破,辛毗更是心惊肉跳。辛宪英轻叹:父亲可还记得崔琰、陈群前车之鉴?纵使王凌等人得手,也未必能成事。
舒公子能从孙辈跃居继承人,岂是易与之辈?女儿更听闻,他麾下或有隐秘情报网。王凌等人的谋划,只怕早被洞悉。
喜欢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