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达”镖局内部,改革的浪潮开始触及最核心、也最顽固的领域——业务流程本身。当林可拿着厚厚一沓连夜用木炭条画出来的表格,兴致勃勃地开始推行他的“标准化流程”时,他遭遇了自穿越以来最坚硬的一堵墙。
“《镖物接收查验单》?”头发花白、脸上带疤的老镖师张猛捏着那张粗糙的草纸,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仿佛手里拿的不是表格,而是一张催命符,“这劳什子玩意儿是干啥用的?老子走了三十年镖,靠的就是这双招子!东西好坏,有没有猫腻,一眼便知!还用得着填这鬼画符?”
他旁边几个同样资历深厚的老镖师纷纷附和,脸上写满了不屑与抵触。
林可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耐心:“张师傅,这不是不信任您的眼力。这是规矩,是凭证!白纸黑字记录下来,客户按手印确认,说明我们接收时货物就是如此。以后若出了纰漏,责任清晰,能避免无数扯皮!”
“扯皮?”张猛嗓门洪亮,“江湖儿女,一口唾沫一个钉!讲的就是信义!搞这些笔墨官司,分明是信不过我们,也信不过客户!”
“就是!走镖的搞成衙门师爷了,像什么话!”另一人嘟囔道。
陈远试图打圆场:“张叔,林兄也是为了镖局好……”
“少镖头!”张猛打断他,语气带着失望,“咱们镖局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不大气了?”
练武场上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年轻镖师们看着老前辈们激动的情绪,不敢多言,只是默默地看着林可,眼神复杂。
眼看冲突一触即发,杨华端着一壶刚沏好的热茶走了过来。她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仿佛没有感受到现场的剑拔弩张。
“张师傅,各位老师傅,说了半天话,先喝口茶润润嗓子。”她亲自为几位老镖师斟上茶,动作从容优雅。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面对杨华的客气,张猛等人也不好再板着脸,纷纷接过茶杯,气氛稍稍缓和。
“张师傅,”杨华在张猛旁边的石凳上坐下,语气如同拉家常,“您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见识过的稀奇事肯定不少。您有没有遇到过……那种当时验看没问题,送达后客户却反口说东西损坏或者调了包的情况?”
张猛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摸了摸脸上的疤,似乎勾起了某些不愉快的回忆,瓮声瓮气道:“……遇到过。娘的,有次送一批瓷器,到了地方那龟孙子非说我们路上摔碎了他家传的宝贝,讹了我们一大笔钱!老子这疤就是当时理论不清,动了手留下的。”
“您看,”杨华适时接话,声音轻柔却极具穿透力,“如果我们当时有这样一张单子,接货时就和客户一起,把每一件物品的状况,哪里有磕碰,哪里有旧痕,都写得明明白白,画得清清楚楚,双方签字画押。到时候,他还敢这样讹我们吗?”
张猛端着茶杯的手顿住了。他盯着那张之前被他视为“鬼画符”的表格,眼神不再是纯粹的排斥,而是多了一丝思索。其他几位老镖师也沉默下来,显然杨华的话戳中了他们某些共同的痛点。
“这不是信不过谁,”杨华环视众人,诚恳地说,“这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也是为了让我们‘安全达’的‘信’字,更有分量,更不容置疑!让那些想钻空子、想讹诈的人,无从下手!”
她的话,像一把钥匙,轻轻撬开了老镖师们固守的心防。他们抵触的不是流程本身,而是觉得这套东西挑战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经验和江湖规矩。但当杨华将流程与他们切身的利益和曾经的教训联系起来时,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尽管杨华成功化解了最激烈的对抗,但推行过程依然充满了磕绊。
《镖物接收查验单》还好说,《运镖路线规划与日志》则让镖师们叫苦不迭。要求他们每日记录行程、天气、路况、异常事件,甚至绘制简单的地形草图。
“白天赶路累得像条狗,晚上还要趴着写这玩意儿?”一个年轻镖师私下抱怨,“这比练功还累!”
《交镖确认回执》更是让他们觉得多此一举。“东西送到,对方收了不就完了?还要按手印?这不显得生分吗?”
老镖师们虽然不再公开反对,但执行起来也是阳奉阴违。填写表格龙飞凤舞,能省则省;日志记录敷衍了事,常常只有“无事”、“平安”几个字。
林可深知,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他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一方面,他和杨华反复讲解每张表格的重要性,亲自示范如何填写;另一方面,他通过陈远宣布,将流程执行的规范程度,与镖师的酬劳和评优挂钩。
同时,他们也做出了妥协。简化了一些过于繁琐的条目,允许在确保核心信息记录准确的前提下,文字表述可以口语化一些。这种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镖师们的抵触情绪。
几天下来,镖局里弥漫着一种奇怪的氛围。一方面是崭新的旗帜、统一的服饰和响亮的口号带来的新气象;另一方面则是被各种表格和流程折磨得唉声叹气的镖师。改革进入了最磨人、也最关键的深水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别吵了,穿越都要两个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别吵了,穿越都要两个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