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在这里似乎又断了。
消息传回王府,霍凛面色阴沉。
对手的反应速度和对关键人证的灭口决心,超出了他的预期。这证明李甫一党在京城的眼线和势力,依旧无孔不入。
“查!查清楚是谁动了手,顺着这条线,挖出他们在京城的暗桩。”
霍凛下令,同时加紧了王府自身的防卫,他担心对方在清除外部威胁后,会不惜代价对王府本身发动袭击。
另一方面,针对落鹰涧军械案遗留物证的追查也遇到了阻碍。
北疆传回消息,手札上提及的那个与王琛商队勾结的狄人部落,早在一年前就在一场内部冲突中被仇家吞并,部落首领及其亲信大多死于非命,相关线索几乎中断。
仿佛有一双无形的黑手,总是在他们即将触碰到真相核心时,抢先一步抹去痕迹。
就在追查陷入僵局,气氛日益凝重之时,转机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
负责搜查“妙笔张”死亡现场的暗卫,在极其仔细地二次勘察后,于砖窑一个松动的地砖下,发现了一个用油布紧紧包裹、隐藏得极好的小木盒。
木盒里并非金银,而是几页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纸张,以及几方盖在不同纸张上的、颜色各异的印泥痕迹。
这些纸张,赫然是“妙笔张”模仿霍凛及其他几位朝中要员笔迹的练习稿和心得笔记。
其中一页上,详细记录了他模仿霍凛那个独特“捺”笔回钩习惯时的心得与难点,旁边还有他反复修改尝试的痕迹。
更重要的是,那几方印泥中,有一方的色泽和质地,与那封构陷霍凛的“通敌密信”上使用的印泥,几乎一模一样。
这无疑是“妙笔张”留给自己的“保命符”或者说“职业记录”,却在此刻成了指认伪造行为的铁证。
他虽然死了,但他的“作品”和“工具”却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
几乎同时,北疆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
一名曾是那个被吞并狄人部落奴隶的汉人匠户,冒着生命危险,带着几片残破的、带有大梁军械监铸造标记的甲片,找到了霍凛在北疆的旧部。
他证实,当年确实见过王琛商队的人,用茶叶和盐巴,从部落首领那里换走了一批制式精良的弩箭和铁甲。
人证物证,在历经艰难险阻,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后,终于艰难地汇聚在了一起。
所有的证据链条已然完备。
先帝手札提供了核心的指控方向和高层证据,“妙笔张”的遗物指向了伪证的制造环节,北疆的残片和匠户证言则补上了落鹰涧军械流向的最后一块拼图。
霍凛与永宁知道,决战的时刻,即将来临。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将整理好的所有证据,选择最恰当的时机呈送御前,发动最终一击的前夜,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来,李甫称病,连续三日未曾上朝。
而王府周围监视的禁卫,似乎也悄然增加了人手,气氛陡然变得无比紧张。
山雨欲来风满楼。
霍凛站在密室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眼神锐利如鹰。
“他们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永宁走到他身边,轻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不是似乎,是肯定。”
霍凛冷笑,“李甫老奸巨猾,我们在暗中调查,他必然也有所感应。称病是假,避其锋芒,暗中布局是真。他这是在准备最后一搏了。”
“那我们……”
“我们按原计划进行。”
霍凛打断她,语气斩钉截铁,“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今我们手握铁证,占尽大义名分,岂能因他的虚张声势而退缩?明日,便是大朝会。”
他转过身,紧紧握住永宁的手,目光深沉而坚定。
“成败,在此一举。”
密室之外,夜雾浓重,仿佛预示着黎明前最深的黑暗。追查之路,步步惊心,几经生死,终于走到了图穷匕见的边缘。
而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
喜欢冷面将军宠妻日常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冷面将军宠妻日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