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流言不再局限于深宅内院,开始向市井蔓延,甚至渗透到一些中下层官员之中。
茶楼酒肆里,开始有“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地讨论“功高震主”的古训;衙门值房里,也开始有人交头接耳,传递着那些真假难辨的“消息”。
永宁甚至能感觉到,侯府门前路过的一些官员车马,速度似乎比以往更快了些,仿佛生怕与这座正处于风口浪尖的府邸扯上任何关系。
连往日里一些走动尚可的宗室女眷,递来的帖子也明显少了。
一种无形的孤立与压力,如同巨大的阴影,笼罩了整个镇北侯府。
这一日,户部尚书李甫的夫人竟突然递帖来访。
永宁心中警铃大作,深知此人来者不善,却不得不依礼接待。
李夫人依旧是那副珠光宝气、笑语晏晏的模样,嘘寒问暖,仿佛亲密无比。聊了半晌闲话后,她状似无意地叹道:“哎,如今这京城,真是说什么的都有。妾身今日听闻一桩笑话,说是有那起子烂了心肝的,竟编排起侯爷在前线……呵呵,真是荒诞至极!夫人您可千万别往心里去,侯爷的忠心,咱们都是知道的。”
她嘴上说着安慰的话,眼神却闪烁着探究与幸灾乐祸的光芒,仿佛迫不及待地想看永宁失态。
永宁端坐主位,手中捧着暖炉,面色平静无波,甚至唇角还噙着一丝极淡的笑意:“哦?竟有此事?妾身整日忙于府中琐事,倒未曾听闻。多谢李夫人告知。不过,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侯爷在前方为国浴血,宵小之辈的几句谰言,岂能损其分毫,陛下圣明烛照,自然不会被此等无稽之谈所惑。”
她语气温和,却字字清晰,不软不硬地将话顶了回去,更抬出了皇帝,暗示若有人借此生事,便是质疑皇帝圣明。
李夫人脸上的笑容僵了僵,干笑两声:“夫人说得是,说得是。妾身也是多嘴了,不过是替夫人不平罢了。”
又闲扯了几句,李夫人见套不出任何话,也看不到想看的慌乱,只得讪讪地告辞离去。
送走李夫人,永宁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寒。她回到书房,屏退左右,独自一人坐在窗下,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流言不会凭空而生,其背后必然有一只甚至数只黑手在推动。李甫,王琛,还是其他隐藏在暗处的势力?
想到此,永宁心中猛地一凛。
不能再坐以待毙,绝不能任由这些流言中伤霍凛,动摇军心,甚至影响陛下的判断。
她必须做点什么。
沉思良久,她铺开信笺,提笔蘸墨。
一封信,是写给太后。
信中并未直接诉苦或辩解,只以外嫁女的身份,关切太后凤体,闲话家常,最后才以极其委婉的语气,提及近日府外似有些“不着边际的闲话”,恐扰太后清听,望太后勿以为念,保重身体为重。
此举意在提醒太后,流言已甚,并试探太后态度。
另一封信,则是写给康郡王府那位曾对她透露过些许消息的郡主。
信中感谢她往日提点,并隐约透露近日京中流言纷扰,自己深居简出,颇感无奈,望郡主若有闲暇,可过府一叙。
此举意在尝试从宗室圈中获取更多信息,并维系可能的关系。
写完信,她唤来霍忠,低声吩咐:“忠伯,这两封信,务必寻可靠之人,悄悄送去。另外……”她沉吟片刻,目光变得锐利,“从今日起,多留意府外动静,尤其是与户部、御史台那边有牵扯的官员府邸,若有异常,即刻报我。还有,想办法探听一下,这些流言,最初究竟是从哪些地方传出来的。”
霍忠神色一凛,立刻躬身:“老奴明白,夫人放心。”
霍忠退下后,永宁独自站在窗前,负手而立。
窗外,寒风依旧,流言如刀。
喜欢冷面将军宠妻日常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冷面将军宠妻日常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