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内外交困的局面,宓瑶并未慌乱。
她一方面动用在江南建立起的人脉,请柳司制旧部、乃至通过萧景珩的渠道向地方施压,另一方面,则让“锦绣同盟”的成员利用自身在当地的影响力,寻求其他丝源,并联络交好的官员疏通关系。
她更在同盟内部发起“互助应急机制”,由资金充裕的成员暂时垫付货款,帮助被截胡的成员渡过难关,同时将《同盟品控标准》和“金缕记”的设计图样共享给有能力的成员,鼓励她们尝试开发替代性原料和产品,减少对单一货源的依赖。
她在给同盟成员的信中写道:“风雨来袭,方见同盟之力。
彼等打压,正说明我等所为,已令其感到威胁。
吾辈当更团结,更坚韧,以更高之品质、更诚之信誉、更巧之智慧,破此困局。
切记,我等非为与人争斗,而为争女子应有之立身之地、发展之机!”
她的冷静、智慧与担当,极大地稳定了同盟的军心。
在各方努力下,湖丝危机最终得以解决,虽成本略有上升,却未影响大局;被扣车队也在疏通后得以放行。
经此一役,“锦绣同盟”的内部凝聚力反而更强,成员们对宓瑶的领导更加信服,也对同盟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数月后,“锦绣同盟”首次以整体形象,在京城的“百商大会”上亮相。
统一的标识、严格遵循标准的高品质货样、独具特色的设计,以及背后那群自信干练的女性商人、匠师,引起了巨大轰动。
以往被视为散兵游勇的女性商业力量,第一次以如此组织化、专业化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令人刮目相看。
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不仅限于京城,更通过同盟的网络辐射至南北各地。
“金缕记”的铺面扩大了规模,秀珠被正式任命为副掌柜,独当一面;“蕙质堂”的生源质量与数量再创新高;而“锦绣同盟”的成员,也因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生意普遍有了显着起色。
站在“金缕记”楼上,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客流,听着算盘珠清脆的声响,宓瑶心中充满了一种创造的喜悦与成就感。
她的商业帝国已初具雏形,但这帝国并非建立在冰冷的财富之上,而是根植于对女性力量的唤醒与凝聚之上。
她不仅是在经商,更是在织就一张改变无数女子命运的网络,在书写一段属于女性的商业传奇。
凤翼已展,其势凌云。
她知道,前路仍有挑战,但有了“锦绣同盟”这片坚实的羽翼,她与她的姐妹们,必将飞得更高,更远。
喜欢望凝眉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望凝眉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