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求文采,只求真实。
她让识字的匠人自己讲述切身经历,请书吏润色但不失真意,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将这些来自最底层最真实的声音散播出去。
“俺以前觉得,手艺就是混口饭吃。现在才明白,这手艺里也有学问,也能琢磨出花儿来。俺家的娃,以前嫌俺是匠户,如今也肯静下心来跟俺学两招了……”
一位老织匠朴实的话语,远比空洞的道理更能打动人心。
“监事教会俺们算成本、看行情,俺现在去交活,心里有底,不怕人蒙了!这日子,有奔头!”
一位年轻织妇的感慨,生动地展现了“赋能”带来的改变。
这些真实可感的故事和实实在在的成果,如同涓涓细流,潜移默化地冲刷着那些不实之词。
许多中间派的士人乃至一些普通民众,在接触到这些具体事例后,对宓瑶及其推行的革新,态度开始由质疑转向好奇,乃至认同。
这场不见硝烟的论战,持续了月余。
宓瑶始终保持着冷静与克制,不争一时口舌之快,而是以事实为盾,以成效为矛,步步为营。
她深知,真正要撼动的,并非一两个“江东遗老”,而是那背后根深蒂固的将女子才华与价值禁锢于狭小天地的陈腐观念。
这非一日之功,但她每向前一步,每让一个人看到另一种可能,便是在那坚冰上凿开一道裂痕。
喜欢望凝眉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望凝眉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