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狰听罢李渊的话,轻轻摇头,缓缓说道:
“父皇,我不过是纸上谈兵,若真要亲自去做,恐怕未必能成。
你就不要再打我的主意了,况且我志不在此。”
李渊闻言,低声叹息,语带无奈:“唉,你这个臭小子,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朕如此支持你,你却还要退缩。罢了罢了,朕也懒得再多说了。
走吧,他们都已出发,我们也回去吧。”
李元狰默然点头,紧随其后下了城墙。
行走间,他目光落在李渊的背影上,那一缕灰白的发丝映入眼帘,令他心中不由一阵酸楚。
父皇已年迈,这次战争过后,或许该想办法劝他退位,安享晚年了。
与此同时,镜头转至李世民这一边。
由于时局紧迫,他一路疾行,昼伏夜出,行军之慎重令人无不感慨。
他深知刘无生的部众早已潜伏于突厥境内,而突厥是否在大唐内部安插了眼线,他也无法断定。
因此,他在行军路线与时机的安排上格外小心谨慎。
疾行七日后,李世民终于率领两万兵马抵达幽州附近。
浩浩荡荡的长队在夜幕掩护下潜行,若非夜晚行军,如此大规模恐早已暴露。
按照既定计划,他们在一片密林中停下,李世民示意部下寻地休整,
而后携几位谋士与将军走入早已布设好的军帐。
帐中灯火昏黄,气氛凝重。
李世民环顾众人,目光如炬,声音沉稳有力:“诸位兄弟,接下来便是正面交锋之时。
胜负在此一举,我能否依靠你们皆看今日各位之能。”
几人听到李世民如此严肃而谨慎的话语,立刻恭敬地躬身应诺,表示绝不辜负重托。
李世民微微颔首,继续说道:“此次征战,我们已经做好了诸多准备,自信不会出现大的纰漏。
然而,你们切不可大意,尤其要严密关注手下之人。
这些新招募的兵卒尚未完全磨合,最担心临阵之际不能听从指挥,贻误战机。
克明、玄龄,你们二人从老兵中挑选得力者,组建一支督战队。
若发现有怯敌逃战者,当场斩杀,绝不姑息!”
话音刚落,他的眼中闪过一抹凌厉的杀意。
杜如晦和房玄龄深知事情的紧迫性,当即拱手领命,随即匆匆离去挑选人手。
另一边,秦琼与程咬金也返回各自营帐,召集所有千夫长,
强调此战的关键性和严峻性,并命令他们严密关注部下,杜绝任何逃兵的出现。
各千夫长听闻后,纷纷郑重承诺必不负命。
这一夜,军营中忙碌有序,却也充满肃杀之气。
次日清晨,李世民召集全军将士,站在高处,朗声说道:
“弟兄们!今日我们已经抵达大唐边境,前方即是异域战场。
记住,要信任你们的千夫长,相信你们的将军,更要相信身旁的战友!
我们同舟共济,方能共创胜利!”
将士们低声应和,满目凝重,虽不敢高声,但神色间尽显决然。
李世民环视众人,见士气可用,果断挥手令道:“出发!”
随即,他跃上战马,亲自策骑领先,朝预定的突厥部落进发。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一路上人马皆小心行事,
战马绑裹蹄布,士兵含枚止语,尽量减少声息。
行军如行云流水,悄然无声。
待队伍抵近突厥部落仅约一公里之地时,整个军队已全然隐入黎明前的薄雾中,
杀伐之意如暗潮般涌动,静待一声令下,撕裂耳畔的沉寂。
此刻,一道暗影悄无声息地接近了李世民一行人。
李世民的近卫瞬间警觉,迅速拔刀戒备。
那人见状,立刻举起一枚令牌,高声说道:“诸位莫慌,我乃大唐之人!”
话音未落,他便将令牌抛了过来。
近卫接住令牌,小心翼翼地呈交给李世民。
李世民定睛一看,发现令牌上刻有李元狰的标志,
立即明了此人是刘无生的手下,便示意近卫将他带上前来。
那人上前,行了一礼,恭敬地说道:“属下参见秦王殿下!”
李世民挥手,示意免礼。
此人起身后,双手抱拳,肃然禀报道:
“秦王殿下,属下一直潜伏在此部落附近监察动向。
至今为止,这里与情报中无明显变化,因此殿下可以按计划行事!”
听完这番话,李世民微微颔首,心中对刘无生的周密安排愈加敬佩,暗忖此人果然深谋远虑。
李世民随后问道:“其他目标周边,是否也有你们这样的人手布置?”
那人点头示意,表示一切已按部署进行。
紧接着,他拱手告辞道:“殿下,属下还需回去复命,
接下来的行动便交由殿下统筹,属下预祝大捷!”李世民点点头,示意他退下。
待那人离去后,李世民立刻召来秦琼与程咬金,
将刚刚的情报和计划再次清晰交代,命他们按照既定计策展开行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纨绔老六指点江山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大唐:纨绔老六指点江山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