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锁锁的入职,像一颗小石子投入精言销售部这潭深水,激起的涟漪远比她自己想象的要大。销售部狼多肉少,突然空降一个如此明艳动人、且是由“上面”打招呼进来的新人,自然引来了各种探究、好奇,乃至不怀好意的目光。
尤其是同组的艾珀尔,她本就以美貌和业绩自负,那日电梯里与陆远的一面之缘虽短暂,却让她对这个神秘男人印象深刻。如今见朱锁锁突然出现,还是由“陆先生”引荐,女人敏锐的直觉让她立刻将者联系起来,心中顿时警铃大作,看向朱锁锁的眼神里,除了审视,更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敌意。
朱锁锁对此浑然未觉,或者说,她无暇顾及。杨柯丢给她的那一摞摞楼盘资料、销售话术、客户分析,像一座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底薪三千,在上海这个地方,交完房租几乎所剩无几。她必须尽快开单,必须!
她不再有时间伤春悲秋,也不再纠结于陆远那捉摸不透的态度。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离开,抱着资料死记硬背,追着有经验的老销售问东问西,哪怕对方不耐烦也陪着笑脸。她知道自己底子差,只能用最笨的办法去弥补。杨柯偶尔经过,看到她咬着笔头对着户型图发愁,或是躲在楼梯间反复练习话术的样子,眼神里那点微乎其微的欣赏,似乎多了一分。
【朱锁锁:好感度 25/100。好感度提升源于“绝境中的希望具象化”与“对强大背景的依赖与感激”。】
陆远通过陈帆,每日都能收到关于朱锁锁在精言动向的简报送至他的书房。他看着报告上“刻苦”、“努力适应”、“暂无业绩”等字眼,神色平淡。这点进展,在他意料之中。
陆远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另一条线——蒋南孙。
通过一些隐秘的渠道,他了解到蒋南孙的父亲,那位被称为“蒋公主”的父亲蒋鹏飞,跟原剧中一样,近来的炒股操作越发激进,几乎到了孤注一掷的地步。风险的泡沫正在急剧膨胀,破裂只是时间问题。而蒋南孙本人,则即将参与学校一个与某建筑设计院合作的重要课题,其男友章安仁似乎正为了留校名额的事情四处活动。
这天下午,陆远出现在上海一家格调高雅的画廊里。这里正在举办一个小型的、偏向实验性质的建筑艺术展。他穿着一身休闲款的深色羊绒针织衫,搭配同色系长裤,少了几分商场的锐利,多了几分儒雅的艺术气息,但周身那股疏离冷淡的气场依旧存在。
他是受邀而来。发出邀请的,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一位泰斗人物,也是这次展览的学术支持者。陆远以一位对建筑艺术“有浓厚兴趣和独到见解”的匿名收藏家身份,与这位泰斗建立了联系。当然,这其中少不了“黄金律”技能带来的、让对方觉得与他交谈“受益匪浅”、“理念相合”的微妙影响。
他在一幅充满解构主义风格的建筑草图前驻足,目光沉静,仿佛在认真品味。实则,【超维感知】让他清晰地捕捉到不远处,一对年轻男女的低声交谈。
“南孙,你看这个空间结构,虽然大胆,但实际承重和功能分区肯定有问题,太理想化了。”男生的声音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稳重和批判性。
“可是章安仁,我觉得它的想象力很可贵啊,打破了常规的思维定式。”女生的声音温婉,却透着一丝坚持。这声音,与资料中蒋南孙的声线吻合。
陆远没有回头,状似无意地侧身,目光“恰好”与正看向他这边方向的蒋南孙相遇。蒋南孙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气质卓然、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的男人,她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和纯粹的对美好事物的欣赏,随即有些不好意思地微微颔首,移开了视线。
陆远也礼貌地回以浅浅的点头,目光在她和她身旁那个戴着眼镜、看起来颇为谨慎的男生(章安仁)身上掠过,没有过多停留,便转身走向另一位展品,仿佛只是观展途中一次再寻常不过的视线交汇。
然而,几分钟后,当那位建筑界的泰斗——李教授,热情地迎向陆远,并与他熟稔地交谈起来时,蒋南孙和章安仁都露出了惊讶的神情。李教授是他们这个课题项目特聘的顾问,是他们需要仰望的学术权威。
他们听到李教授语气中带着尊重,称呼那个年轻男人为“陆先生”,听到他们谈论着某个前沿的建筑理念,听到那位“陆先生”用简洁却切中要害的语言点评着几幅作品,其见解之深刻,让旁听的蒋南孙眼中异彩连连。章安仁则微微皱起了眉头,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眼神里充满了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戒备。
陆远全程并未再看向蒋南孙那边,但他知道,种子已经播下。在李教授邀请他参加接下来一个小型学术沙龙时,他“恰好”提到自己近期对高校与业界合作培养实践型人才的模式很感兴趣。李教授自然热情邀请他一同前往。
沙龙上,陆远坐在不起眼的角落,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无法让人忽视。他偶尔在李教授询问他意见时,才言简意赅地说几句,每一句都显得极有分量。蒋南孙作为课题小组的成员之一,也有机会发言。她阐述自己关于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化融合的一些初步构想时,有些紧张,但观点清晰,带着一种未经世事的理想主义光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三十而已开始的收集之旅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三十而已开始的收集之旅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