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还在下,但比昨夜小了许多。营帐外的风声不再像刀子般割人,陆昭坐在案前,手里捏着一支炭笔,在一张粗纸上划拉了几道。
“三百个名字。”他抬头看向赵云,“都是屯田第四营里挑出来的,没一个有劣迹,也没一个靠关系进来。种过地的人,扛得住苦。”
赵云站在下首,甲胄未卸,肩头积雪已化成水渍,洇湿了内衬。“人数是够了,可羽林卫不是摆阵仗的仪仗队。这些人连马都没骑熟,怎么挡得住黑山军的铁蹄?”
郭嘉躺在角落的胡床上,嘴里叼着根草茎,脚边倒着两个空酒壶。听见这话,他翻了个身,靴子蹬在床沿上发出“咚”的一声。
“所以得请先生。”他说。
陆昭挑眉:“什么先生?”
“江湖上的。”郭嘉吐掉草茎,坐起身来,揉了揉发红的眼角,“你别皱眉,我不是说那些耍把式卖艺的。北边有不少退伍的老边军,箭术好、马术精,还活过几轮胡人劫掠。他们现在散在民间,有的给人看庄护院,有的干脆当起了猎户。若能请几个来教些真本事,比咱们自己闭门练强十倍。”
陆昭没立刻答话,而是低头看着那张名单。指尖轻轻点了点其中一个名字——陈三虎,原籍代郡,父为戍卒,死于鲜卑寇边。
“技勇教头。”他忽然开口,“不授军职,不算编制,只说是临时聘来的武艺师傅。对外就说,咱们办了个‘讲武堂’,专教弓马格斗。”
赵云眼睛一亮:“这样一来,士族那边也说不出话。毕竟又不是私养死士,只是请人讲课罢了。”
“对。”陆昭笑了,“谁还能拦着人学本事不成?”
郭嘉咧嘴:“我就说嘛,正经路走不通,咱就绕个弯儿。你现在是州牧不是山大王,得讲规矩——哪怕这规矩是你自己定的。”
陆昭站起身,走到沙盘前。手指从冀州南境滑向北线,最后停在太行山口的位置。
“我们往南调兵的消息,估计已经传到山上去了。”他说,“张燕现在大概正盘算着哪天动手。他以为我慌了,其实……”
他顿了顿,回头看了眼赵云:“其实我们在给他准备一份厚礼。”
***
校场上的雪被扫出一片空地,中央立着一根木杆,挂着块破旧的皮盾。百余名青年列队而立,身上穿着半旧的布袍,脚蹬草鞋或皮靴,神情拘谨中带着兴奋。
他们是今天第一批入选羽林卫的新兵,从屯田营抽调而来。有人昨晚激动得睡不着觉,偷偷问同伴:“穿上了铁甲,是不是以后就不用种地了?”
旁边人泼冷水:“你以为铁甲是纸糊的?摔一跤都疼死。再说,真让你上阵,怕是腿先软。”
正说着,鼓声响起。赵云一身轻甲,腰挎长枪,大步走入场中。身后跟着十名白马义从老兵,个个神情冷峻。
“听好了!”赵云声音不高,却压住了全场嘈杂,“你们现在还不是羽林卫,只是候选。接下来一个月,每天辰时到酉时,训练六个时辰。练不好,滚回去种地;逃训,记过三次,直接遣返屯田营,永不得再选!”
底下一阵骚动。
“还有!”赵云抬手一指远处靶阵,“今日第一课:叠射。十人为组,轮流放箭,不准乱序,不准抢射。谁打乱节奏,全组加练百步冲刺!”
话音刚落,一名老兵抽出令旗,猛地一挥。
“第一组,出列!”
十个人跌跌撞撞跑出去,刚站定,就有人大声报数:“一!二!三……”结果还没念完,第二个人已经把箭搭上了弦。
“停!”赵云喝道,“重来!你们是射箭还是放鞭炮?敌人又不会等你们喊完口号再冲过来!”
人群哄笑起来,随即又被赵云一个眼神压了下去。
这时,陆昭带着几名文书官走了进来。他没穿铠甲,只披了件深色大氅,手里拿着一卷名册。
他在队伍前站定,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的脸。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他说,“无非是‘凭什么我们能进羽林卫’‘上面是不是看中了谁’‘会不会最后又是世家子弟占了好处’。”
众人安静下来。
“我可以告诉你们——没有凭。你们能站在这儿,就凭一件事:愿意拼命。”陆昭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我不问出身,不看祖荫。昨天你在地里锄草,明天你可能就在阵前断后。敌人杀过来的时候,不会查你的户籍簿。”
他顿了顿,看向赵云:“开始吧。”
训练继续进行。起初混乱不堪,箭矢歪斜,队形散乱。但到了下午,已有几组能做到基本配合。尤其是其中一组,领头的年轻人动作干脆利落,指挥同组兄弟进退有序,竟打出了一波连续命中。
赵云走过去,问:“叫什么名字?”
“李石头,常山人。”那人擦了把汗,声音有些发抖。
“不错。”赵云点点头,“今晚加餐,你们组每人多领一块肉饼。”
人群顿时响起羡慕的低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东汉:开局火烧黄巾军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东汉:开局火烧黄巾军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