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邦教授挂断电话后的忙音,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南曦周围最后的保护层。控制室里恒定的低鸣和设备散发的微弱热量,此刻都变得令人窒息。导师那番“关怀”与“告诫”的话语,如同无形的枷锁,并非锁住她的身体,而是试图禁锢她的思维,将她重新塞回那个“安全”、“理性”的已知世界。
但她回不去了。
那个悬浮在屏幕上的、由宇宙信号与远古符号交织而成的幽灵,已经在她意识的土壤里扎下了根。它不仅仅是一个图像,更是一种质询,一种对现有认知框架的彻底颠覆。忽略它,等同于背叛她作为科学家的核心直觉——对真相的追求,无论那真相多么令人不安。
休息?睡眠?在这样一个发现面前,它们成了奢侈品,甚至是麻醉剂。
南曦没有走向休息区,而是重新坐回了控制台前。座椅因为她长时间的占据而残留着体温,此刻却感觉异常冰冷。她关掉了那份被导师否定的初步报告界面,仿佛关掉了一个试图将她拉回现实的诱惑。
然后,她点开了另一个图标——一个她个人搭建和维护的、非官方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的全称是“跨文明神话符号与宇宙学意向关联数据库”,里面收录了她多年来从各种学术期刊、考古报告、民间记录甚至是一些被视为“边缘”的文献中搜集整理的资料。从欧洲洞穴壁画上的手印到玛雅历法中的螺旋,从埃及《亡灵书》的咒语图案到印度吠陀经中的曼荼罗,从非洲岩画上的半人半兽到太平洋岛民传说中的星图……这是一个浩瀚而杂乱的信息海洋,是她在主流天文学研究之外的精神自留地,一个满足她对于人类集体想象与宇宙潜在联系之好奇心的秘密花园。
过去,她更多是将此作为一种业余爱好,一种思维训练。从未想过,这个数据库会以这样一种方式,被赋予如此沉重而迫切的意义。
她将那个由信号转换出的三维苏美尔符号——那个属于水与智慧之神恩基的、由螺旋线与楔形笔画构成的复杂图案——作为初始查询条件。她不再仅仅满足于确认它与特定泥板的吻合,她要追问:这种吻合是孤立的吗?这个符号,或者与之高度相似的“语言”,是否还在人类文明的其他角落,以其他形式回响?
数据库的搜索引擎开始工作,进度条缓慢地移动,发出几乎听不见的硬盘读取声。南曦的心跳与之同步,在胸腔里沉重地敲击。她感觉自己像一个即将打开潘多拉魔盒的探险者,既恐惧又渴望。
第一个匹配项跳了出来。不是两河流域,而是古埃及。一组雕刻在卡纳克神庙石柱底座的装饰纹样,其核心结构,与恩基符号的螺旋部分有着惊人的几何相似性。考古学家通常将其解释为“尼罗河波浪的抽象化”或“象征生命循环”。但此刻,在南曦眼中,那螺旋的曲率、转折的角度,与她屏幕上的信号波形片段几乎可以重叠。
她的呼吸微微一滞。
第二个匹配项,来自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出土印章。一个从未被成功破译的象形文字,其轮廓线条的走向与节奏,与信号波形中一段急促的脉冲序列,存在着诡异的镜像关系。
第三个,来自复活节岛的朗格朗格木板文字,那些被岛民视为神圣的、充满韵律的刻痕……
第四个,来自中美洲奥尔梅克文明的巨石头像,其头饰上反复出现的某种玉器镶嵌图案……
第五个,第六个……
匹配项并非百分之百完全相同,文明赋予了它们不同的“外衣”——在埃及它是波浪,在印度它是文字,在奥尔梅克它是装饰。但剥离这些文化的“口音”,其核心的数学结构、其波形的“骨架”,却显示出一种超越地域和时代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一致性。
这不再是单一的巧合。这是一张网。一张由隐形的线,将散落在时空各处的文明碎片串联起来的网。
南曦感到一阵眩晕。她调用了数据库内置的图形比对算法,设定了更高的相似度阈值。屏幕上开始自动生成一张张对比图,左侧是信号波形分解后的不同片段或经过不同变换后的形态,右侧是来自全球各个古老文明的符号、图案、建筑结构甚至音乐律制(如果其记谱方式留存下来的话)的对应项。
相似度百分比不断跳动,70%... 85%... 92%...
有些匹配,高得让她脊背发凉。
她看到了信号中一段低频稳态波,与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巨石阵特定石圈排列所计算的声学驻波模式吻合。
她看到了另一段高频谐波簇,与玛雅金字塔在春分日落时,光影移动的数学描述高度相关。
她甚至发现,信号中一段极其复杂、看似随机噪声的部分,在经过一种基于古代中国《河图洛书》数理结构的解码后,呈现出的序列,与人类DNA中某些非编码区的碱基排列顺序,存在着超出统计随机性的对应关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神话物理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神话物理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