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之来得更勤了,有时送些宫廷里的菜谱抄本,有时帮着试菜。一次苏清欢做蟹粉豆腐羹,他尝了一口就说:“火候差了点,炖到豆腐能插进去筷子再放蟹粉。” 苏清欢照做,果然味道更浓。春桃在旁边打趣:“沈大人比宫里的御厨还懂行,干脆来我们这儿当掌勺得了!” 沈砚之耳尖微红,放下勺子:“我只懂吃,做不来。”
第三日清晨,苏清欢换上青布裙,春桃给她挽了个简单的发髻,插了支银簪。青铜小鼎用布囊装着系在腰间,温温的贴在身上。刚出门,就见巷口挤满了人,王伯举着个 “清欢必胜” 的木牌,张师傅扛着斧头站在最前面,活像个护法。
“清欢丫头放心去!我们在这儿给你助威!” 王伯喊得嗓子都哑了。苏清欢点头,刚要走,沈砚之递过来个小锦盒:“里面是薄荷丸,厨艺会人多,怕你中暑。” 春桃一把抢过去:“沈大人想得真周到,比我这个丫鬟还细心!”
到了厨艺会现场,只见搭了十几张灶台,每个灶台前都站着厨子。赵元宝已经到了,穿着绣金线的袍子,正指挥着手下摆食材,看见苏清欢,扬声道:“苏姑娘来得挺早,要不要我借你个灶台?免得你用惯了小锅,拿不动大铲。”
苏清欢没理他,走到自己的灶台前,刚放下食盒,就见一个穿灰袍的老者走过来,目光落在她腰间的布囊上:“姑娘这鼎看着眼熟,是祖传的?” 苏清欢心里一动,想起李御厨,刚要开口,老者又笑道:“我是李御厨的师弟,今日来当评委,姑娘好好比,别丢了市井厨子的脸面。”
比赛开始的锣声一响,灶台前顿时热闹起来。赵元宝那边选了道 “龙涎香蒸鲈鱼”,只见他的厨子往鱼肚子里塞了些香料,瞬间香气弥漫全场。围观的人纷纷惊叹:“好香啊!这味儿怕是宫里才有的!” 赵元宝得意地瞥了苏清欢一眼。
苏清欢却不慌不忙,先把河蟹蒸熟,剥出蟹粉,再把豆腐切成小块焯水。青铜小鼎放在灶边,她往里面倒了点陈年花雕,鼎身泛光,酒气变得温润。等豆腐炖得软烂,她把蟹粉倒进锅里,又加了点用虾籽酱改良的糟卤,最后撒上葱花。
刚出锅,一股鲜香味就压过了龙涎香,飘得全场都是。评委们纷纷探头,李御厨的师弟率先走过来,舀了一勺尝了尝,眼睛一亮:“这豆腐入口即化,蟹粉鲜而不腻,还有点糟香,比宫里的蟹粉豆腐还好吃!”
赵元宝的脸沉了下来,他的厨子急着把鲈鱼端上去,老者尝了一口就皱起眉:“龙涎香太浓,盖过了鱼的鲜味,本末倒置了。”
接下来比的是甜点,赵元宝选了 “江南桂花糕”,苏清欢则做了 “鼎香糯米藕”。她把糯米泡在青铜小鼎温过的桂花酒里,再塞进藕孔,蒸好后切片,淋上蜂蜜。评委尝了一口,只见鼎身的微光映在藕片上,老者笑道:“这糯米藕带着灵气,怕是食材本身的味道被激发出来了。”
比赛结束,主持人刚要宣布结果,赵元宝突然喊:“不公平!她用的鼎是妖物!不然怎么会这么香?” 苏清欢冷笑一声,解开布囊,青铜小鼎放在桌上,鼎身的云雷纹清晰可见:“这是上古厨神的信物,懂的人知道是宝贝,不懂的人自然觉得是妖物。”
李御厨的师弟突然开口:“这鼎我见过,当年苏三夫人 —— 也就是姑娘的母亲,就用它做过菜。这鼎能激发食材本味,算不得作弊。” 众人哗然,纷纷议论 “原来她是苏三夫人的女儿”。
最终苏清欢赢了比赛,赵元宝气得摔了扇子,却不得不履行赌约,刚要磕头,苏清欢拦住他:“磕头不必了,下次别再用旁门左道就行。” 赵元宝红着脸,带着厨子灰溜溜地走了。
离开厨艺会时,沈砚之早在门口等着,手里拿着杯酸梅汤:“渴了吧,喝点解腻。” 苏清欢接过,喝了一口,酸甜正好。春桃从后面跑过来,手里举着个奖状:“小姐你看!评委给的‘京城第一厨’!”
回到巷口,只见王伯和张师傅领着街坊们放鞭炮,黄老板也提着两坛酒过来:“清欢丫头厉害!我就知道你能赢!” 苏清欢笑着把奖状贴在铺子里,青铜小鼎在案头泛着暖光。
沈砚之看着她忙碌的背影,突然开口:“柳家给赵元宝送龙涎香的事,我已经查清楚了,接下来……” 苏清欢回头笑了笑:“不急,先把今晚的流水席办好。”
夜色渐浓,清欢小筑的灯亮得温暖。蟹粉豆腐的鲜、糯米藕的甜、众人的笑声混在一起,青铜小鼎映着满屋子的烟火气,苏清欢咬了一口刚出锅的葱油饼,忽然觉得,所谓的 “清欢”,就是此刻这般 —— 有珍馐美味,有知己相伴,还有这热热闹闹的人间。
喜欢清欢渡:味染人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清欢渡:味染人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