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河畔的试验田里,青嫩的粟苗已舒展叶片,泛起层层青绿,在微凉的风里摇曳出细碎的声响。岩山部落的日子肉眼可见地向好——渔湾部落的归附让人口添了近三分之一,农耕的萌芽让食物来源不再只依赖狩猎的运气,可林岩心中的弦却绷得更紧。他清楚,繁荣如破土的幼苗,若没有坚实的秩序做根基,终将在风雨里倾颓。
争执爆发在一个清晨。刚从山林运回新伐木材的狩猎队,与等候在营地外的建造队,因木材的归属吵得面红耳赤。狩猎队队长攥着磨得发亮的石斧,声音粗哑:“这些木头得先做投矛!入冬前得把武器备足,不然怎么防野兽、防敌人?”建造队的工匠也不甘示弱,指着不远处被秋雨淋得有些歪斜的屋顶:“屋顶漏雨,夜里能冻死人!先修房子,人都住不安稳,有武器又有什么用?”
双方各执一词,族人渐渐围拢成圈,有人帮着狩猎队说话,有人替建造队辩解,眼看就要从口角升级为拳脚相向,最后还是老猎人出面拦着,把事情闹到了林岩与磐面前。
这并非偶然。部落人口增多,事务愈发繁杂,狩猎、农耕、建造、后勤各有需求,以往靠巫的威望调解、凭磐的武力压制的临时裁决方式,早已跟不上部落的发展节奏。林岩看着眼前剑拔弩张的两队人,心中愈发笃定:是时候将模糊的习惯,铸造成清晰的规则,让部落的运转有章可循。
他让人将部落所有成年人召集到洞穴前的空地上,又命工匠将一块平整光滑的黑色石板立在中央——石板是从河边特意寻来的,质地坚硬,足以长久留存痕迹。此刻石板上,已用白色黏土勾勒出几个鲜明的图形:一把弯弓代表狩猎队,一柄石斧象征工匠与建造队,一株禾苗对应农耕队,一座小房子则代表统筹后勤的队伍。
“岩山的族人们!”林岩站在石板前,声音在秋日澄澈的晴空下传开,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部落壮大,是大地之灵的馈赠,是所有人的幸事。可就像奔腾的河水需要河道约束,才不会泛滥成灾,我们的部落,也需要明确的规矩,才能走得长远。”
他抬手指向石板上的图案,逐一解释:“从今日起,各部职责以此为界,各司其职,不得再因事务争执。狩猎队专注获取肉食、巡逻警戒,守护部落安全;建造与工匠队负责打造工具、锻造武器、修缮房屋,筑牢部落根基;农耕队悉心照料田地、储存粮食,为我们积攒生存的底气;后勤队统筹食物分配、物资管理,让每一份收获都用在实处。”
话音落,他又拿起尖锐的铜凿,在石板下方缓缓刻下复杂的符号——这些符号是他与星一同琢磨出的,代表着“贡献”与“分配”。“往后,无论是猎获的野兽、打造的工具,还是种出的粮食、修好的房屋,都会一一记录在此。”林岩环视着沉默的族人,语气铿锵,“多劳者多得,有功者受赏!这是岩山部落新的规矩,它刻在石头上,不会被风雨磨灭;更要刻在每个人心里,成为我们共同的准则!”
空地上一片寂静,族人们望着石板上清晰的图案与刻痕,眼神从迷茫渐渐转为了然。那些以往因分工模糊、分配不均产生的怨气,仿佛在这一刻有了宣泄的出口,更有了前行的方向。规则的印记,第一次如此深刻地烙进了岩山部落每个人的脑海。
规则既定,更需有人记录、执行,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星,自然而然地扛起了这份重任。她不仅最懂林岩的想法,能精准领会规则的内核,更在巫的悉心教导下,熟悉部落的人情世故与传统禁忌,既能坚守新规,又不会违背族人的情感认知。
林岩开始系统地向星传授更复杂的图形文字与计数方法。他在打磨光滑的木片与薄石板上,用烧黑的木炭画出代表“猎物”“铜料”“粮食”的符号,又用不同的刻痕表示数量,甚至尝试用符号组合记录事件——比如用“弓+兽+太阳”表示“日间狩猎大型野兽”,用“凿+铜+五”代表“工匠队领取五份铜料”。
星的学习天赋再次让人惊叹。她不仅能快速记住每一个符号的含义,还会主动琢磨符号的组合逻辑,有时甚至能提出更简洁的表达方式。有一次,林岩想记录“三日后农耕队浇灌田地”,刚画出“三+日+禾+水”,星便指着石板轻声建议:“能不能把‘水’的符号刻在‘禾’的下方,这样看着更清楚,也省了空间。”林岩看着她眼中的光亮,欣然应允——这是知识传承中,第一次出现“创新”的痕迹。
巫的洞穴一角,渐渐被这些刻满符号的木片与石板填满。星用藤条将它们分类捆好,标注上简单的标识:有的记录每日物资的流入流出,清晰到每一块熏肉、每一把草药都有据可查;有的登记各队的贡献,谁猎获了猛兽、谁打造出了新的铜器,都一一在册;还有的专门记录部落的大事,从击败獠牙部落、击退赤岩先锋,到铸造出第一枚铜箭镞、开垦出第一片农田,都用符号清晰地留存下来,成为岩山部落最早的“历史档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石器革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石器革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